故乡,总是能让你联想起来很多小时候发生的趣事,在这些趣事里,有很大一部分是跟吃有关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零食与玩具,寻找乡村野味成为儿时最快乐的事情。
当春天悄悄来临的时候,田野里总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其中“嘀根儿”就是一种特殊的乡间美味。它是一种草,在发嫩芽的时候,里面的白白糯糯的草芯吃起来甜甜的,还有散发着春天气息的汁水。早春是采嘀根的最佳时节,三三两两的小伙伴在田野的路边一走,就会采到大把的嘀根儿。再过几天,老屋后的大榆树也悄悄的生出了小小的榆钱,一开始它很小,远远望去更像树枝长粗了的样子,但没过几日,你就会发现一簇一簇的榆钱长出了它应有的样子,那榆钱厚厚的,大大的真像古代的铜钱。在那时,农村人都拿着绑在竹竿上的镰刀采榆钱,孩子们欢快地在地上捡来捡去,好不热闹。榆钱可以生吃,也可以蒸,还也可以做榆钱汤,窝窝头等。榆钱的味道至今让我记忆犹新,除了具有大自然清新的味道之外,还有一种特有的感觉,那就由味蕾引发起来的一连串的回忆。当采榆钱的时期过后,老屋后面的槐花也渐渐盛开了,那棵树长得比较隐蔽,如果它春天不开花,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它。但这颗槐花树几乎每年的春天都会惊艳一回,因为喜欢吃槐花的小伙伴们简直是太多了,有了它,我们每年都会吃上几顿槐花汤或者槐花饼。母亲做槐花汤的时候,把洗干净的槐花撒上面粉与花椒面,加点盐巴与葱花,然后用手搅拌,在镶嵌在土灶台里的大锅里煎成面饼的样子,直到两面金黄,然后盛出来备用,当用葱花与油盐煎炸而成的汤汁烧开了之后,槐花面饼往锅里一倒,撒上淀粉或面糊,一锅美味的槐花汤就做成了。槐花汤吃起来有葱油饼的香味,也有槐花的清香,那种味道也只有在春天才能品味的到。
小满一过,炎热的夏天就慢慢来临了,在收麦子或者看瓜的时候,我最爱的就是捉金蝉了。捉金蝉的最佳时间是晚上,但我与姐姐在傍晚的时候就开始上阵了,我们每个人手拿手电筒,提着盛着盐水的小水桶,每捉一个,就放在盐水里泡着,这样既能防止金蝉脱壳,也能保持金蝉的新鲜度,有时候我们一天能捉几十个,第二天一早,一盘盘美味的炸金蝉就端上餐桌了。炸金蝉的外壳吃起来很脆,里面的肉倒是软软的,闻起来有一种独特的昆虫的香味,那时候吃不到肉与鱼,也只能吃这种时节性的乡村野味来解馋了。
秋天,烧蚂蚱、烤小鱼、烤玉米又成了另一道乡野美味。尤其是放秋假之后,你拿着一张网,我拿着水桶,大家一唱一和田野里捉上几只蚂蚱与小鱼,在路边搬上几块石头,铺上新鲜的柳树枝,简易的烤架就做好了,有的聪明的小伙伴会将蚂蚱与小鱼串上串,放在火里烤熟,不出意外,一场盛宴就开始了,当然,也有烤糊的,烤着烤着掉进火堆的。除了这些,还有烤玉米,烤大豆,甚至烤泥鳅,烤河蚌等,只要能吃的,一切都可以上“烤架”。
转眼间,30多年过去了,新时代的农村已经建立起来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出现了质的提升,乡间野味也渐渐被大众遗忘了。我想,每个地区的乡间野味不同,吃的方式与寻找的方式也会不同,但是回想一下,是否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感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