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一下自己这一年间的变化,最明显的大概就是【从一个执着的凡事/人非“你”不可的死脑筋到一个凡事/人无可无不可的灵活的人】。
1
喜欢他的那段时间,是人生中很纯粹的一段时光。纯粹到现在看来基本就是傻掉了。
每次看到好玩儿的都忍不住第一个跟他分享,每次聊天都会忍不住嘴角上扬,每次等不到消息就会不停查看手机…即使我们已经很多年没见,我甚至都不知道他是否还是当初模样,可我依然简单地喜欢着他,喜欢着那个记忆中的少年。
那时候不会想他是否也喜欢我,不会想我们隔的有多远,也不会想以后能不能在一个地方,就像着了魔似的一门心思喜欢着他。
因为心里有他,所以在拒绝别人时候丝毫不会愧疚:我有喜欢的人。敞亮又痛快,还不会觉得欺骗了谁。
可是现在
不一定非得是他了呀,甚至都不必像他。只要聊的来、不尴尬,好像任何一个人都可以。
2
最初找工作的时候,我连货比三家都没有进行,直接怀着一腔热血来到了某教育机构,理由简单到现在看起来近乎可笑:从小就渴望做老师,并且这机构里有我非常崇拜的老师。
我没有问工作时间,没有问五险一金,甚至都没有问薪资报酬。那时候的我只想着我要站上讲台做老师,而这里能培养出我崇拜的那种老师。
初面、培训、终面、体检…
如果不是疫情原因,年后我应该很早就回去办理入职了吧?也许现在也过上了每天忙的要死的生活?
待在家里这段时间,除了父母希望我能找一个国企的工作,安稳一点(父母还是很民主的,只是建议,并不强制),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开始了线上求职。每次聊天都难免会提到面试和求职的情况,听着大家说着这家公司稳定、那家公司工资高、还有一家福利好…再加上之前的教育机构长期没有签约中间一点不愉快事件的发生,从未想过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我突然觉得也许考虑一下也是不错的。
于是开始了一系列的投简历、笔试、面试…
投简历还是双管齐下,教育行业的和专业对口的都有投递,投的时候不需要做出选择,毕竟尚处于被别人挑选阶段。
今天,之前面试的一些公司同时出结果了,有教育机构的,也有专业相关的。还有一个朋友已经签了的,尚未出结果。
等到选择权到自己手里了,我才发现,像最初一样啥都不考虑就奔着一个方向去了的我虽然傻,但是酷极了,也幸福极了。
那时候目标明确,方向坚定,根本不会在乎别人对这份工作的看法,累也好,工资少也罢,我乐在其中。
可是现在,最坚定的方向已经迷失,说起来是无可无不可,但其实往往会纠结于更多,既想要这个的好也不愿放弃那个的优势。所以现在选择多了,却开心不起来了。
3
是不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了,才会有那么多烦恼?
找工作,既想要国企的稳定和福利,还想要私企的工资和待遇。
教育娃娃,想要孩子有主见,还希望他能听话。
找对象,希望他有事业心,还希望他时刻体贴。
…
现在的我,真的很怀念眼里心里只看的见一个人、一件事时候的我,也很想再拥有那种纯粹的幸福。
但是,乱的是我自己的心啊,与父母、朋友又有何干。这快乐只能向自己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