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
20170930《彼得潘》阅读总结(13)

20170930《彼得潘》阅读总结(13)

作者: 1d0409c061b5 | 来源:发表于2017-09-30 21:08 被阅读28次

• 9月30日知识点总结 •

Peter Pan

Chapter 16

-背景知识-

1. 为什么今天的海盗听到怪声就怂了呢?

通常,我们想到ghost的时候,大多时候会想到披着长发,脸色煞白的那种,又或者是在墓地飘来飘去的~其实以前流传在海盗之间那些关于ghost的传闻就更有趣了~

无头鬼Pierre LeBlanc

佛罗里达的海岸一带以前是海盗聚集的热门窝点之一,海盗们把赃物都藏在佛罗里达的一个海湾(Tampa Bay),他们称之为「金银岛」,一个叫Pierre LeBlanc的海盗被留下来看守赃物,他的船长还给他配了一匹白马,以便他骑着沿着海岸巡逻,但是因为他一时醉酒打架,被砍掉了头脑。在此以后,传闻这个失职的无头海盗的鬼魂仍然会在夜里沿着海岸骑马巡逻,不知道是为了找自己的头,还是坚持守卫的职责呢~

(如今的Tampa Bay)

除了海盗会变成ghost外,关于那些幽灵海盗船也是很著名的,例如《加勒比海盗》里面说的幽灵船Flying Dutchman 。

(《加勒比海盗》电影中的幽灵船——Flying Dutchman)

这个幽灵船在历史上有一定的记载,最早出现在18世纪末期,Flying Dutchman是欧美国家中最有名的幽灵船故事,激发了很多作家的创作灵感,其中包括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 理查德·瓦格纳(Richard Wagner),沃尔特·斯科特爵士(Sir Walter Scott)等。

据最早这个幽灵船的故事是因为描述了一艘荷兰船在好望角附近因一场暴风雨中或一场恶疾而失去了全部船员的悲剧,当时有人认为这是一种诅咒。后来这艘船的船长亨德里克·范德德肯(Captain Hendrick Vanderdecken),他发誓自己一定要通过这个海峡,即使这意味着是对他永久的诅咒。

-熟词生义-

1.「still」,形容词,寂静的

原句:All’s still again.

例句:The mountain is still.

-句子解析-

1. At first he thought this strange, but soon concluded that the clock had run down.

这里「conclude that…」: 作出…结论、推断出…例如:The report concluded that the school should be closed immediately.

一开始Peter还觉得奇怪(this指前面说的“为什么鳄鱼肚子里的钟表没有响了”),不过很快他得出了结论(conclude that),(结论就是)钟表已经停止工作;坏了(run down )。

扩展:draw/reach a conclusion 得出结论,例如:From what is said above,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2. He had ticked so long that he now went on ticking without knowing that he was doing it.

「so long that」 表示 “太长以至于…”, go on 是“继续…”的意思,【without knowing】这里修饰He,表示一种伴随的状态。

可以这么理解:Peter一直在重复模仿鳄鱼发出声音这件事(tick),时间太长了以至于变成了下意识在做这个动作,自己却没有察觉。

3. Peter had boarded the ship with the help of the tick, but he thought he had scaled her side as quiet as a mouse.

「board」: 登上(公共汽车、飞机、火车等), board the ship 就是“登船”。

之前我们说西方国家习惯用she来称呼大型船只,所以这里的「her」就是指这艘船。

Peter借着(with the help of)自己发出的滴答声顺利上了船,并以为自己像老鼠一样无声无息地从船(her)边攀登(scale)上去的。 这里用老鼠比喻 “静悄悄”的动作,那我们来看看其他的一些动物的常用用法吧!

    Eat like a horse.吃得很多(不是猪哦)

    Don’t be chicken!别害怕!(胆小的是鸡不是鼠哦) 

    Never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不要班门弄斧(不要教鱼怎么游泳)

4. No sooner did Peter remember it than he heard the ticking.

「No sooner…than…」:一…就…;刚…就… 这是个固定搭配,No sooner后面的主句要用倒装,而than后面用正常语序就行~

例如:No sooner had Tom felt the house shaking than he ran outside.汤姆一感觉到房子在摇晃了,就跑了出去。

文中指:Peter一想起鳄鱼,就听到了滴答声。

5. At first he thought the sound did come from the crocodile, and he looked behind him quickly. Then he realized that he was doing it himself, and in a flash he understood the situation.

这里的「did」表强调,指Peter认为这个声音确实是鳄鱼发出的。其基本结构是“do+动词原形”,例如:He did come but soon he went back. 他的确来过,但很快就回去了。

「Himself」是反身代词,在这里表示强调,指发生声音的就是他自己。

这里的「in a flash」 意思是很快,迅速,立马等等,flash这个词本来就是“闪光,一瞬间,火速”的意思,上一张图肯定秒懂

这就是我们的“闪电侠”,速度快又很敏捷。

当然大家也要把flash(闪电,迅速)和flesh(肉体)还有flush(脸红)分开哟~~句子大意:一开始Peter以为这个声音(滴答声)是那只鳄鱼发出来的,所以他赶紧向后看。然后他才意识到是他自己在发出这个声音(it指发出这个声音,前文就说ticking已经成为Peter下意识的动作啦),他立马(in a flash)搞清楚了这个情况。

6. The cabin! Peter was in the cabin! The children gazed at each other.

  船舱!Peter就在船舱里!孩子们互相看着(gaze)对方。

  在英语里“看”和中文一样有完全不同的“看”哦,例如gaze(凝视,注视);stare(怒视);glance(看了一 下);glimpse(无意瞄了一下)

7. Then was heard a cheering sound which was familiar to the boys, but to the pirates it was almost more frightening than the scream.

「Then was heard a cheering sound」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应该是a cheering sound was heard then, 表示“随后,(他们)听到了一阵欢呼声”,which was familiar to the boys是修饰sound的,说明孩子们对这个声音很熟悉(be familiar to)。

这句话的意思是:随后,孩子们听到了一阵很熟悉的欢呼声,但是,对于海盗们来说(to the pirates),这个欢呼声(it 指a cheering sound)甚至比喊叫声更吓人。

-今日短语-

by and by 很快

run down 停止工作

turn sth. into 把……变为

no sooner……than 一……就

in a flash 一会儿

burst into applause 爆发出赞赏

wipe off 擦干净

follow one’s order 遵循某人的命令

-今日彩蛋-

中秋节是我们中国人的团圆节,每到这一天,离家的游子,纷纷赶回家中与父母亲友欢聚一堂、把酒言欢,这或许才是中秋真正的意义。可现在中秋节的“节味儿”到底在哪儿?除了花费大价钱购买月饼时我们内心会感受到节日的“气氛”外,我们还能从哪里寻找到中秋节的踪迹。中秋节当天我们都会干什么?逛街、陪父母、旅游还是独自宅在家?在中秋快要到来之际,沾沾带你一起寻找我国中秋节的民俗活动……

习俗一:赏月

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习俗二: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习俗三: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习俗四: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习俗五: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习俗六:玩儿兔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习俗七: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解放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习俗八:玩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习俗九: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习俗十: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最后 沾沾祝大家双节快乐!么么哒

「薄荷阅读」配套讲义属于著作权法所称作品,为成都良师益友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和转售。本公司已委托「维权骑士」进行版权保护,违反上述声明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70930《彼得潘》阅读总结(1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rvn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