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正值全国各地大肆制造铜元的年份,安徽省也不甘落后,改安庆“银元局”为“铜元局”,开始制造铜元,首先制造的就是“方孔每元当制钱十文”,简称“方孔十文”。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776/8b64db2ffd8a5758.jpg)
特征:直径37毫米,厚度2.5毫米,重量13.8克,红铜材质,最明显的特征是铜元中间有一方孔,安徽省造的“徽”是山字头,下面标注计值“每元当制钱十文”,这种计值方式在光绪元宝铜元中是比较少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776/d2af391612bae3ea.jpg)
此币中间开一方孔,在光绪元宝铜元中也是先例,这种造型在制造过程中,既费时又费力,还损害机器,明显增加了制造成本,所以报请朝廷放弃继续制造。根据铜元谱上记载,随之一同制造的“五文”铜元只试制了7060枚,而“方孔十文”试制量更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776/5d5a700660a554ea.jpg)
由此推断这“方孔十文”试铸量不过5000枚左右,随着时光沉淀和消耗,存世量已经“屈指可数”,因此被列为我国铜元之珍品,目前美品市场价10万元左右/枚。由于制造量稀少,有些人还把它定为“试铸样币”,其实按情形分析不合逻辑。
![](https://img.haomeiwen.com/i15432776/9ee6f47ee3702228.jpg)
市场上还有“不破版”和“破版”说法,据说“不破版”接近孤品样的存在,还有说“不破版”是民国二年制造的,这些说法都没有明确的资料论证,而且有违常规,很可能是别有用心者的“暗箱操作”,以期“弄假成真”,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好。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