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与朋友聊天时听他说到,与二十年前同事相比他觉得很知足,二十年前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二十年后他的收入是老同事的一倍有余。他选取了一个"公平合理"的参照系,即产生了满足感。其实与他的同龄人马云、马化腾相较,他们的收入有云泥之别。那是否有着更高收入的二马就一定比他更满足呢?我看未必。
思考这个问题时,咱们首先做个假设,收入本身是人们衡量满足感的唯一要素。
相较二马而言,上面还有比尔盖茨、贝索斯、马斯克等一众富豪,如果比较绝对财富,二马的心态不会平和。换言之,我的朋友如果是与二马的收入一较短长,其内心的风云激荡可以想象。而他锚定老同事后自身产生的满足感清晰的证明了,绝对收入不是衡量人满足感的主要因素,与预设目标比较的相对收入才是。
如果满足感是构成人类幸福的主要因素,我们其实可以找到获得幸福的简单法门,那就是调整参照物、调整预期。原因也很简单,如果这辈子注定当不了世界首富,在最富与最穷之间,有无数个层次,向上比永远是徒增烦恼。
![](https://img.haomeiwen.com/i25247249/f6a09d2701c3fc36.jpg)
拿收入论证绝对与相对之间的关系,有些市侩。但其实,构成幸福感的所有要素,何尝不都是如此呢。
所以看透事物本质,有效调整预期是智慧。当然如果能修炼到把所有预期调整为零,不与人比,转而心欣然享受当下收获的所有,就更是大智慧了。
浅见共分享,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