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 星期四 晴
我在省城进修时,认识了一个老乡,都是从事妇产科专业,又都是同龄人,还在一起进修,分外投缘,无话不说,就专门一起在外面合租,常常一起上下班、一起到食堂吃饭。
有一次出去吃饭,老乡说自己忘记带钱了,让我先垫上。一开始碍于情面,我不好拒绝,就爽快地付了饭钱。没想到自那以后,每次吃饭就都成了我来付钱。
不仅如此,之后就连出租房的房租和出门打车的车费,老乡都找我帮忙垫付。大家都是在外进修,都只有点基本工资,又不是说富得流油,老乡的索取无度,让人真是身心疲惫。
终于有一天,忍无可忍之下,我搬出了出租房,另外再去租房,跟对方断绝了来往。这样终于清净了,不再老是被别人榨取钱财而心有不甘了,这也算是及时止损了。
人和人的感情,就像一口井,如果一方只懂得索取,再深的井也会逐渐枯竭,再好的朋友情谊也会冷却。
我有位朋友是公司老板,他拜托自己的老友做一个市场调研。这位老友做好发过去后,老板二话不说,立即转账付了一笔酬劳。朋友拒绝道:“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了,帮个忙而已。还搞得这么客气干嘛?”
老板却笑着说:“正因为是十多年的朋友,才应该明算账,你帮我的忙,对我的好,这份情谊是无价的,我会一直记着的。”
在老板的感恩与回馈下,两个人彼此信任,相处越来越好。没有人天生该对谁好,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若你一味索取,总想着占别人便宜,再好的关系,也会慢慢走向疏离。
人际交往中,有舍有得是智慧,有来有往是分寸。一旦索要得多了,感情不断消耗,人与人的关系便越发疏远。与朋友相处,少索取,多感恩,守住界限,保持距离,才能将一段关系维系得深厚绵长。
人和人之间若靠得太近就会产生压力感,这种感觉不只存在于陌生人之间,熟人亦是如此。越独立的人越希望同别人保持距离,这就是为什么小孩子热衷于扎堆,成年人则更喜欢独处。
人与人之间走得太近,不仅不会继续增进情感,还将会是一场灾难。美好的东西多半适合远观,靠近之后看到的都是瑕疵,便再也没了远观的美好体验。
蔡永康说:“过于热情不是一个人维持良好关系的方法,与人相处最好冷淡一点,与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感。”
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点,若两个人靠得太近则不可避免地发现对方身上的缺点,并且随着距离的缩短,缺点会显得愈发明显。
遥远的距离能产生美感和思念,太近的距离只会生出心烦与厌倦。朋友之间长时间走得太近都难免心生失望。保持边界感,尊重对方也保护自我。
有一个词“远香近臭”说得非常到位,生活中太多友情都是因为靠得太近、帮得太多而结下了怨恨,一个觉得对方该帮自己,甚至还时不时地嫌弃帮得不够到位,另一个则满心委屈,自己提供了帮助不仅不被感恩还落下埋怨。
这就是关系太近的弊端,在一段关系中失了距离,对朋友有过高的期待,就会给双方带来失望。
要知道,人与人之间关系越近,彼此的期望值就越高,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关系越近的人越容易出现裂痕。成年人的友情说散就散,一旦有裂痕了,很快就会散伙儿。
刺猬取暖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启发。每到冬天天气都会变得十分寒冷,刺猬们为了不被冻死就聚集在一起取暖。但靠得太近就会被对方身上的刺扎到,就这样,它们一会聚在一起一会分开,反反复复不仅没能温暖对方,还将彼此扎得浑身是伤。
人与人相处亦是如此,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刺”,靠得太近不仅会折了自己的刺,还极大可能地会令对方受伤。
有个词叫“过犹不及”说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量,量多或少都不好,只有掌控好度,才算完美。与朋友相处保持边界感并不是疏远,而是尊重,尊重对方也保护自我。
与朋友相处的秘诀就是:少索取,多感恩,守住界限,保持距离,这样才能将一段关系维系得深厚绵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