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大学发现大学生很难写出一篇好文章,而且不止一所大学如此,所以写文章很难。 写作很难。怎么才能突破呢?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在一本红色的小书里给了我们一些很好的建议。
布兰登是加拿大人,毕业于哈佛大学。 然后,我在一家培训机构做主管。任职期间,我致力于英语写作、语法、逻辑的教学,总结多年教学经验,先后撰写了《小蓝逻辑书》、《小红写作书》、《小金语法书》等经典著作。 这些书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的标杆。 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图书奖和总统图书奖。 一本红色的小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结构入手,提醒写作者使用转折词,仔细分解事物,整合相似事物,了解六种写作结构,采用自下而上的写作方式。 第二部分从文体入手,提醒写作者多用动词,少用名词,删减长句,删除多余的词,使用平行句式,利用句式变化,使用主动语气,保持恰当的语气,用实例支撑内容,个性化实例,保持文章性别中性。 第三部分,从可读性入手,利用排版和设计,使用可读性工具,精心修改文章,提醒写作者使用标题和摘要。 书中有二十条原则。
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谈写作的要领。 1.写作的结构真的很重要。即使一段文字再出彩,如果结构不清晰,也会被淹没,整篇文章还是不好的。 从结构上看,应该遵循哪些原则?首先,用“自上而下”的写法。 生活中常见的写作类别多为解释性文章。 例如报纸文章和大学论文。 这类文章通常解释和总结一个主题或事件。 文末总结是有道理的。 但描述性写作的重点应该是自上而下的,所以先提出总的结论,再用细节或例子详细说明,呈倒三角形结构。 这一点非常重要。 读久了,读者不知道中心结论是什么,很容易放弃阅读文章。 毕竟现代社会节奏快,所以要开门见山,把中心结论告诉读者。 所以一定要把总结放在文章的开头,而不是结尾。 怎么操作呢?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 结构如下:最重要,第二重要,最不重要。根据上面的写作方法,要考虑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给读者设定一个目标,然后说出引导目标的方向,以高效的形式传递信息。 我们来看两个对话。 “爱丽丝,你去市区的时候能帮我个忙吗?如果你乘地铁到主街,下车从地铁站的第一个出口出去,然后步行到十字街。 在十字街和韦恩路的交叉口,你会看到桑迪文具店。 你能去商店给我买一包0.5毫米的铅笔芯吗?“(可怜)“爱丽丝,你去市区的时候能帮我个忙吗?我需要买一包0.5毫米的铅笔芯。去桑迪文具店最方便。 你可以乘地铁到主街,下车从地铁站的第一个出口出去,然后步行到十字街。 这家商店在十字街和韦恩路的交叉口。 “(更好的)后面部分,先设定买铅笔芯的目标,再讲行走的路线。很有针对性,听者会集中精力去理解,有很强的读者意识,明显比前一部分好。 可见,写作时预设一个读者是很重要的。 如果没有读者意识,很容易迷失目标,也很难写出好文章。 其次,学习六种写作结构。 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应该看到最重要的想法。 写作中最常用的六种结构包括:范畴结构、评价结构、时间结构、比较结构、线性结构和因果结构。 在这些结构中,顺序很重要,在不同的情况下,重要程度是不同的。 秩序有四个重要的结构:时间、线性、比较和因果。 因为时间结构比较好理解,所以先说线性结构,比较结构,因果结构。 线性结构按顺序来,从第一项到最后一项;比较首先要说最重要的观点。 因果结构一般先说原因,后说结果。 类别结构和评价结构的顺序不是很重要。比如按照范畴结构,先说韩国,再说日本,再说中国,再说中国,再说日本,最后说韩国,这都无所谓。 除了顺序,我们还需要详细了解结构的基本模式。 以因果结构为例,它有四种符号模式,即A通向B,A和B通向C,A通向B,A和B通向C;其适当的顺序是先讨论发生的事情,再讨论后来的事件,反之亦然;有两个示范例子,就是先说焦虑是不是学区房房价上涨的原因,有三个示范例子,就是先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以及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议。 样本如下:我们来看看样本大纲。 导读:我们来对比一下我们公司和竞争对手的规模…产品和服务…客户资源…结论:所以,架构的关键在于清晰的组织,清晰的组织来源于清晰的思路。 有条理只是表面现象,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2.风格
风格就是写作的方式,包括如何使用合适的例子来支持所写的内容。 要达到风格的层次,应该怎么做?对所说的话有自己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当有人指责别人偷窃时,他们都需要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完全是找错对象了。 你自己的观点一定要用你自己的证据来证明。 否则,法院要求被告和原告各自举证的意义何在?要起到支持作用,就要用准确具体的例子。 这是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 那么,如何写出准确具体的例子呢?答案是用具体准确的词。 我们举个例子。 公司的利润下降了10%,因为总成本增加了20% 如果这句话只是说利润会减少,那么整体成本会增加。 在公司,会有人问降多少,涨多少。 所以语言要准确具体。 然后,写具体的例子和细节。 美国教授安布勒在《美国历史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大众电影与殖民地观众》,开篇讲了一个非洲某地的故事: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没有一个去过中非铜矿丰富的北罗得西亚殖民地(赞比亚)的游客能逃脱美国电影影响的视觉印象。 在铜带省,大量的非洲矿工和他们的家人住在工棚里,一群群非洲男孩,“穿着自己做的皮裤,戴着牛仔帽,拿着粗糙的木制手枪”,在大街小巷的各个地方奔跑嬉戏,无休止地玩着牛仔和印第安人的游戏。 其他人“更加邪恶,……眼睛上戴着黑色面具,腰带上挂着木制匕首” 当他们进行模拟战争时,可以听到他们喊着“叶开,叶开”,这是当地人对“杰克”的错误发音。 开头就展现了受好莱坞电影影响的非洲男生的各种细节,生动、感性、印象深刻、冗长。 但是,如果你这样写下来,就会遇到一个问题——不够简洁。 和细节的简洁有些冲突,需要权衡。 足够的细节让文章更长,但这不是冗长,而是必要。 否则文章说服力不强,因为内容缺乏具体支撑,显得干巴巴的。 细节多的例子好,细节少的事实好。 我们来看看例子的简要演示。 鲁迅的《中国人失去自信了吗?表明了一个观点,中国人还没有完全丧失自信。 然后他讲了依据:自古以来,就有努力工作的人,有努力工作的人,有为人民求情的人,有为法律牺牲生命的人...虽然对于皇帝和将军来说是家谱的所谓“正史”,但往往掩盖不了他们的辉煌。这是中国的脊梁。 这部分鲁迅先生的人显然是自信的,否则,他们不会打。 其次,内容支撑的基础好。如果作者能提供个性化的例子,会更受读者欢迎。 个性化的例子需要准确和典型,而不是随机的。 读者愿意通过这样的亲身经历去了解一些东西,因为个性化的例子让文章更有纪念意义。 一个年轻的记者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经历了当地的饥饿岁月。 他饿成这样:然而,你忘不了的是他们的脸,像是反复出现的噩梦影像。 他们总是会回来,他们缠绵的脸庞从摇摇欲坠的小屋窗户后向外望去,眼神空洞。 他们的眼睛毫无生气,皮肤紧紧贴在背上,手伸着,眼神呆滞,乞求。 我走过饥荒的痛苦,仿佛在梦中。 段落中皮肤贴背,用眼睛乞讨的生动描写,生动而有代表性,让人对饥荒时代印象深刻,也是自己的经历,特别难忘。 为了达到彰显个性的目的,文学技巧也可以用来增强效果。 方法有轶事,引用,类比,明喻和隐喻。 我们来看看引用的方法。 引用是一个很有解释力的工具,尤其是名人或者伟人说的话。 恰当的引用会给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关于读书的作用,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明,数学使人深思,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雄辩;学过的都成了人物。 我们引用他的话,很有说服力。
3.可读性
不管文章有多长,一定要有可读性。 和材料的可读性、视觉愉悦度等有关系。 那么,如何获得良好的阅读效果呢?首先,增加文本周围的空间。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 文档增加了空白空间,并用空行分隔段落。 文字不会显得密密麻麻,而是有些稀疏,效果会好很多。 当然空间越大越好,但是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行距太大,一页看不了几行就会被批评。 所以文件之间要用一定的空格隔开。 第二,突出关键词和短语。 粗体、斜体、破折号、项目编号、枚举和阴影可用于突出显示。 我们以粗体和破折号为例。 也就是说,可以使用粗体和黑色字体来强调关键词,与非黑色字体相比,关键点显得很亮。 这适用于传单、简历等材料,因为这类材料的读者不愿意多花时间阅读。 两种字体一定要有对比,当然不能过度使用。 在一篇文章中用粗体是没有用的。 破折号以巧妙的方式强调单词或短语。 《金刚经》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书,是一本装饰精美的书,有着华丽的封面。 这本书写于公元868年,于1907年在中国敦煌附近的一个山洞里被发现。 破折号,在文章中常见;两个破折号表示重视程度,一般人注意到金刚经,效果不错。 第三,善用标题。 对于写作来说,标题有助于有效地传达信息。 我们来看下面这篇文章,具体内容已经省略了。 4c钻石的色度 读者快速获取信息。 就算读者不经意,也会关注。 布兰登·罗伊尔(Brandon royle)的《小红写书》提醒我们,要站在读者的立场,增加文本周围的空间,善用标题,突出关键词和短语,遵循“自上而下”的构思方法,熟练运用六大结构,用实例和细节支撑内容,用个人经历和文学手段为内容增色。 所以我们通过可读性愉悦读者的视觉,通过结构解决文章的布局问题,通过风格实现支撑内容。 三点从不同角度形成一个整体。 所以文章看起来耳目一新,赏心悦目,信息突出,结论明确。 总之,文章不能凭感觉写,需要一个适用的方法来表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