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红楼梦》,看似疯癫,实则处处见禅机,句句是哲理

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红楼梦》,看似疯癫,实则处处见禅机,句句是哲理

作者: 哲知之 | 来源:发表于2020-03-29 18:50 被阅读0次

《红楼梦》中僧人和道人出现的场景,据说有66次之多,僧人代表佛家,道人代表道家思想,可见作者对于佛道思想的有着很深的领悟。

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红楼梦》,他们能度人,能治病,真是处处有禅机,句句是哲理呀!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也是一次渡劫,风花雪月,富贵场温柔乡,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谁能在苦难中有所领悟,在诱惑中有所控制,在纷繁复杂的机缘中有所超脱,谁就不再沉沦,跳脱生死,悟道成佛!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叫你不要执着,不住。一切就像一场梦,就像太虚幻境,梦醒了,一切终虚化!

下面我就举书中一僧一道出现的重要场景,他们是作者埋下的伏笔,也是剧情走向的推动,更是人物结局的注定!


1.一僧一道开启石头奇遇记

《红楼梦》开篇就说到,一僧一道远远而来,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说说笑笑来至峰下,坐于石边高谈快论。先是说些云山雾海神仙玄幻之事,后便说到红尘中荣华富贵。

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二仙师听毕,齐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后来,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忽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于是《红楼梦》又叫做《石头记》。


2.癞头和尚暗示林黛玉悲剧结局

在第三回中,贾母问吃什么药?林黛玉说起自己的病因,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

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疯疯癫癫,说了这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

癞头和尚说不能见外姓亲友,贾宝玉就是外姓亲友,见了宝玉,还完了眼泪,也就去了!


3.秃头和尚巧制冷香丸冷薛宝钗热毒

第七回,宝钗跟周瑞家的提起自己的病情,说道:“为这病,不知请了多少大夫医治,从不见一点儿效,后来多亏一个专治无名之症的秃头和尚,说是这是胎里带来的热毒,需服用一个海上方"冷香丸",要以一包药末子为引子。

冷香丸的方子:

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

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里,埋在花根底下。

宝钗,生得肌肤莹润,容貌丰美,更兼气质典雅,品格端方,雍容大度,堪比花王。有些人说,冷香丸集牡丹、荷花、芙蓉、梅花的花蕊,显示出宝钗的艳冠群芳的华贵气质;另一方面,“冷”字也说明宝钗“任是无也动人”的气质。

另一种解读是,宝钗小时候也爱看《西厢记》等杂书,染上了少女怀 春的“热毒”,所以需要冷香丸的“冷”给浇灭写一份“热毒”;也有人说是原本宝钗自有一派天真自然的热情,但是被封建礼教的“冷香丸” 精心调教成了淑女!

4.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跛足道人好了歌度化

甄士隐于书房闲坐,至手倦抛书,伏几少憩,不觉朦胧睡去。梦至一处,不辨是何地方。忽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且行且谈。

他听见了两人说的绛珠仙子欲以眼泪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还在梦中见到通灵宝玉,可惜梦醒了啥也不记得了!

甄士隐醒来之后,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及至到了他门前,看见士隐抱着英莲,那僧便大哭起来,又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士隐听了,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那僧还说:“舍我罢,舍我罢!”士隐不耐烦,便抱女儿撤身要进去,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果然元宵佳节英连就走丢了,后被人贩子拐走,又被薛蟠买了,改名香菱,随薛家进了贾府居住!

再说甄士隐自英连走丢,家里又失火了,不得不投奔老丈人家里,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加上身体也越发不好,贫病交攻,竟渐渐的露出那下世的光景来。

可巧这日拄了拐杖挣挫到街前散散心时,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是: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若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士隐本是有宿慧的,一闻此言,心中早已彻悟。

于是自己听了,又作一番注解: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那疯跛道人听了,拍掌笑道:“解得切,解得切!”士隐便说一声“走罢!”将道人肩上褡裢抢了过来背着,竟不回家,同了疯道人飘飘而去。

甄士隐是《红楼梦》的另一条线,他与贾雨村这一甄一贾,推动着红楼这一场大梦的展开。

甄士隐开始痴迷不悟,一僧一道托梦告知天机,醒来已忘了大半,以至于爱女走失,家道中落,落得个人财两空;好在经历人生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后,不再执迷,被跛足道人一首《好了歌》点悟了!

5.道人警醒终不悟,风月宝斋夺贾瑞命

第十二回,贾瑞喜欢凤姐,被凤姐毒设相思局,贾瑞受冻、被泼粪,又亏了银子,于是生了一场大病。

贾瑞生病,一个跛足道人来化斋,口称专治冤业之症。他从褡裢中取出一面镜子来——两面皆可照人,镜把上面錾着“风月宝鉴”四字——递与贾瑞道:“这物出自太虚幻境空灵殿上,警幻仙子所制,专治邪思妄动之症,有济世保生之功。所以带他到世上,单与那些聪明杰俊,风雅王孙等看照。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三日后吾来收取,管叫你好了。”说毕,佯常而去,众人苦留不住。

可惜贾瑞忍不住照了镜子的背面,看到了许多美女,终是纵欲过度而亡!

所以《红楼梦》,又叫做《风月宝斋》。


6.魇魔法姐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

第二十五回,凤姐和宝玉被赵姨娘、马道婆作法中了邪,正闹的天翻地覆,没个开交,只闻得隐隐的木鱼声响,众人举目看时,原来是一个癞头和尚与一个跛足道人。

两人叫人拿来通灵宝玉,颂持一番,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

果然到晚上两个人就渐渐苏醒,慢慢好转了!

这是通灵宝玉第一次显灵,救了宝玉和凤姐的命,也是他们尘缘未了!

惜春道:“这样大人了,那里有走失的。只怕他勘破世情,入了空门,这就难找着他了。”这句话又招得王夫人等又大哭起来。李纨道:“古来成佛作祖成神仙的,果然把爵位富贵都抛了也多得很。”


7.宝玉却尘缘,入空门

宝玉失踪了,探春道:“大凡一个人不可有奇处。二哥哥生来带块玉来,都道是好事,这么说起来,都是有了这块玉的不好。若是再有几天不见,我不是叫太太生气,就有些原故了,只好譬如没有生这位哥哥罢了。果然有来头成了正果,也是太太几辈子的修积。”

贾政送贾母灵柩回金陵,听说此事,正在写家书,抬头忽见船头上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政倒身下拜。贾政才要还揖,迎面一看,不是别人,却是宝玉。贾政吃一大惊,忙问道:“可是宝玉么?”那人只不言语,似喜似悲,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

到处一曲红楼梦终曲,初闻不识曲中意,醒来已是曲中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僧一道串起一部《红楼梦》,看似疯癫,实则处处见禅机,句句是哲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smkd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