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在客观的看待身边的人,并尊重每一个独特而不同的生命,不过最近我意识到这是我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不是我的现状,原来我一直把理想当成了现实,以致于沉浸其中而不自知。(PS:文中所说的“身边的人”不限于家人、朋友、同事、同学,它包括在我们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
我不愿意承认,我对身边的人是有评判的;
我不愿意承认,我对身边的人是有选择性的;
我不愿意承认,我没有耐心去探索身边人的故事;
我不愿意承认,我对身边人的理解是片面的。。。。
即使不愿意承认,但这是事实,要想达到我的理想状态,我必须去面对和正视它们的存在,于是我开始与自己对话。
01
我会不自觉的把身边的人归为两类,与我是一类人还是我们不同类,这主要还是一种感觉,如果非要说出一些标准,那可能就是我们是否聊得来、我们的三观是否一致、我们的特质是否相近、我们的兴趣是否相投等等。
在写下这些标准的同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有些可笑,我居然用这么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描述“人”、去归类“人”,而这样的想法也造成了很多自我局限,我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对的”,并将自己选择性与他人交往、沟通的行为合理化了。
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鸟,本可以在空中任意翱翔,遇见那些不期而遇的美好,但我却选择待在自己认定的那片树林中,只和自己的同类玩耍。
天呐,我好像错过了一个亿。。。。
02
有了这个发现后我决定做出改变,也开始寻求身边人的反馈,这时朋友给我推荐了一部日本综艺节目《可以跟你去你家吗》,这档东京电视台出品的综艺纪录节目,专门访问赶不上末班电车的陌生人,以支付计程车费来换取跟随到他们家访问的机会,进而领略纪录人生百态。
听朋友大致介绍了一下这档节目,我特别感兴趣,于是赶紧跑去B站搜索,看了几期之后,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我们都太容易掉入“评判陷阱”了,可能是因为这是一种最简单、快速判断一个人的方式吧,很多时候当我们开始评判之后就会快速的否定或肯定一个人,从而影响到我们接下来的态度和行为。
就像节目中随机采访的这些路人,有些人可能你看到后就不太愿意多去了解,有些人可能你接触了一次后就不太愿意再次走近他/她,而这档节目将会让你暂时放下自己的评判,跟随节目组耐心地去了解一个人,听听他/她的故事。
比如一期节目中,随机找到的一个路人,她是一个乍一看打扮时髦的女性,38岁,当被记者问到“可以去你家里吗”的时候,她表示自己家里非常乱,就是电视上说的那种垃圾房间。
当时我还在想估计就是东西和衣服乱扔,屋子比较乱吧,没想到一进房间拍到了下面的画面。
拍摄的记者看后连连说“太强了,不知道说什么”,演播厅里也传来阵阵略带嫌弃的声音,大家都觉得这么一个看起来精致的女孩怎么家里这么乱,感觉就像睡在垃圾场一样。
看到这个画面我也是惊了,要是在现实生活中我可能就扭头走了,但在看节目时,我会想:她为什么会这样呢?在她身上发生了什么?
在采访中,我的疑问也得到了解答,这个女生是从7前年开始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当时她交往两年的男友去世了,这个男生与她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认识时觉得太有缘份了,但交往快两年时女生带男生回老家,在聊天时居然发现这个男生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他们刚出生时母亲带走了她,哥哥由一对没有孩子的陌生夫妇抚养长大,得知这一消息后他们都非常痛苦,但又不得不分开,是女生提出的分手,分手后不久男生就自杀了,这给女生造成了巨大的打击,从此就开始过“垃圾”女生的生活了。
看完这个视频内心一时五味杂陈,对于这个女生我也从开始的嫌弃到最后的心疼,就像我刚才说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她,我很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评判而不愿或没有耐心去了解她,也就无从听到她身后隐藏着的故事了。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而有故事的人,在当时当下我们看到的都只是这个人的一个片段而已,而我们又很容易用这个片段去判断一个人,也因此与很多人擦肩而过,错过了一个又一个陌生而有趣的人生。
今后,我也会时常提醒自己:
你是不是又在“预判”了?
面对眼前这个人,你是否有耐心去了解ta,听听ta的故事,走入ta的人生呢?
- 完 -
谢谢你认真读完我的文字,我是Echo,很高兴认识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