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着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大地上,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女人。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女人,却用她的所有力气和智慧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
一头乌黑的短发,略显黝黑的面庞两觀常年夹带着两坨高原红,并不魁梧的身姿走起路来却呼呼生风;跟村里的乡亲们一见面总能听到她那清脆爽朗的问候声,这便是我的母亲留给所有人的印象。
爷爷突然病故撒手人寰,留下了奶奶和七个(大姑已经出嫁)孩子过着风雨飘摇的苦日子。为了让精神已经受了刺激的奶奶病情能有所好转,亲人们帮着父亲张罗了一门亲事。母亲在娘家姊妹中排行最小,三岁时姥爷去世,随后的日子里一直伺候常年卧病在床的姥姥,一直到她十八岁那年姥姥去世。后来被三舅做主跟我的父亲订婚,于是母亲这个从小受苦受累长大的孩子又走进了我们这个穷苦之家。
母亲是在经历了五八年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后的七十年代中期嫁给父亲的。结婚后奶奶的三间破土房根本住不下父亲和母亲,他们便用自己的劳动打土胚,再跟亲戚们借点钱勉强给自己盖起了三间土房子。
从我记事起就没看到过母亲能睡到天亮再起床。她每天都是先把水缸挑满水,开始做饭的时候才喊醒我们。她一边照顾着灶里的火和锅里的饭,一边忙活着叠被子、扫地、喂猪喂鸡。一大清早就把自己忙的像个陀螺转不停。
八十年代初联产承包到户,母亲真是如鱼得水一般。父亲已经开始跟一些村里人跑天津的塘沽区做点儿小买卖,母亲一个人便承担起了地里的所有农活。
我们的家乡特产是金丝小枣,刚分到每户手里能挂果的枣树只有那么二十来棵,要想多卖钱提高产量,只能多栽枣树。母亲在秋收过后,到大枣树跟前挖了很多小树苗,移栽到了其他刚分到手的空地里。然后找个车拉上两个大水桶灌好水,带着我和妹妹跟她一起去给刚种好的树苗浇水。我和妹妹一个扶着车,一个负责在桶口放水,母亲拎着装满水的桶穿梭在地里的树苗间。她那轻快的身影就像一只啄泥垒窝的春燕乐此不疲的忙活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年的春天被母亲种下的小树苗都发出了嫩绿的芽儿。母亲脸上也绽出了欣慰的笑容。经过了五六年的功夫就开始长枣换钱了。后来村里的墙上贴着这样一条标语:要想富,种枣树。当大部分人开始动手往自己地里种枣树的时候,我们家已经开始享受丰收果实所带来的喜悦了。
在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家就把原来的三间土胚房翻盖成了五间纯砖的大瓦房。我如今还依稀记得新房“上梁”时母亲看着自己家的新房子那开心的笑脸。我们县是贫困县,我们村又是县里的贫困村。在那个几乎还都住土房子的村子里,那五间大瓦房无疑成了这一个贫困村走向富裕生活的一个新标志。
后来当地的金丝小枣被当成产业来发展,父亲和母亲除了管好自己家地里的农活,还买了一辆农用三轮机动车做起了红枣倒卖的生意。说来也奇怪,自从母亲跟着父亲做生意以后,每天买到枣的品质和价位都更合适了,赚的钱也多了很多。记得有一次周末我跟他们去帮忙看车,那里的几个老大娘和老大爷不停的跟我夸母亲能干。他们说,前几天母亲在这个村子买枣,突然牙疼起来了,找到村里的医生给扎上针灸针,半边脸带着那些针灸针还继续走家串户的看枣谈生意。他们都佩服的不得了,越这样他们说越愿意把自家的枣卖给母亲。还说母亲买枣出价钱“懂眼”,是个女强人。
很快我们家的房子里换上了新家具,新家电,整个房子一下子都焕然一新。
日常生活中母亲在对待亲戚朋友的时候也是非常的热情好客。虽然自己平时很节省,但招待亲朋从来都不含糊。
记得在我还很小的时候,有一天大姑家的大表哥半下午的时候骑自行车来到了我家。表哥一进大门,母亲便热情的招呼道:“哎吆!我大外甥来啦,快放下自行车咱进屋歇着!”表哥跟母亲一边打招呼一边朝屋里走。
那天的表哥兴致不是很高,一付心事重重的样子。母亲陪表哥闲聊了一会儿,就掏衣服口袋拿钱。掏出钱来给我,说:“去小卖部给你表哥买个熏猪蹄儿,再买两瓶啤酒,我一会儿再给我大外甥炒盘鸡蛋,你大舅虽然没在家,我也得把我大外甥陪好!”说完冲我表哥爽朗的笑了起来。
我们家虽然养着鸡,但母亲很少给我们炒鸡蛋吃。那鸡蛋除了偶尔做凉面打卤时放两颗,其余的都留着换钱。母亲用卖鸡蛋的钱再买些针头线脑儿贴补家用。今天给表哥这招待确实让我觉得有点儿倾其所有的感觉。
晚上饭桌上母亲陪表哥喝了一些酒,表哥也道出了这次来的原因。原来表哥因为一些事儿跟大姑闹了些不愉快,心情不好就一个人骑自行车来找大妗子诉苦。母亲耐心的听表哥说完,然后也从一个母亲的角度跟表哥聊了一些大人对这事情的观点。她对外甥那慈母般的目光和温暖的话语,让表哥慢慢的高兴了起来。最后表哥说:“我要不怎么一有事儿就想到找我大妗子呢,还是我大妗子会开导人,我得跟我大妗子干一杯,我长这么大我妈也没舍得给我单独买个猪蹄儿吃。”说完哈哈大笑起来。吃完晚饭在我家住了一晚上,第二天高高兴兴地骑车回家了。后来大表哥来我家串亲还经常提起母亲那次招待他的猪蹄儿“宴”。我想更多的表哥不是怀念那个猪蹄儿的味道,而是母亲留给他记忆里的那一份慈母般的温暖。
奶奶2013年去世后,每到烧纸祭奠的日子里母亲都提前准备好丰盛的饭菜等着姑姑姑父们的到来。有时候这些老哥们儿老姐儿就借着这些机会小聚一两天。父亲兄弟四个姐妹四个,大家聚在一起真是无比的热闹,享受着属于他们自己的亲情乐园。
手足情深对于我们上学母亲也做的比较开明,整个村子里我们家的孩子算是上学多的。母亲说自己虽然没有上过什么学,但她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所以我们才比别人家的孩子多读了几年书。我们也都如她所愿,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努力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走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农村,感受着大城市更丰富多彩的精神天地。
现在的母亲早已不用再去过那艰辛的生活,住进了城里宽敞明亮的大房子。享受着子孙绕膝的幸福晚年生活。她那早年间两颊的高原红早已褪去,眉宇间更多了几分安逸与慈祥。
母亲身上有太多值得我去学习的东西,她的纯朴、智慧、热情以及那股不服从命运安排的精神都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了我,我感谢上苍让我拥有这样一位母亲。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