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柜里供着自己想读的书,本本崭新,很少翻过。这些书都是当当书单里精心给自己选的,等着有满减活动的时候就马上屯回家。看着书柜里的书一点点填满,很有成就感。
而实际情况是,我很长一段时间里读的书,除了摄影这种全彩油印的,其余都是电子书。虽然依靠电子书积累知识,却一直对电子书有根深蒂固的偏见。
第一个偏见是,电子书不值得。我可以心甘情愿买一本98元的纸质书供着,也不愿意花9.9元买同一本电子书看完。结果是费劲心思在网上下载免费的mobi格式书读完(排版还参次不齐)。更残酷的是,除了专业书,我很少读第二遍。这么多年被读纸质书的天然高贵性眯了眼。相较之下,心理根深蒂固的想法是,电子书就应当是免费的。首当其冲的理由是网上有这么多资源,我为什么还要去付费阅读。纸质书随时贵,但是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花钱买了厚厚的一打纸。电子书有什么?啥也没有啊。其实这背后的逻辑是读书人的时间和体验不值钱。花时间去搜集电子书是很费精力了,尤其是排版上乘的书,资源更是少之又少。付出大把的时间成本还来的电子书,其实是降低了自己生命的利用率。与其节约这点钱,不如拿来多读一本书,或许能创造出能多的价值。
第二个偏见是,kindle比手机阅读好。理所当然的理由是电纸书比电子书更能保护眼镜。其实想想,我没每天工作时间不得不对着电脑,不是更伤害眼镜,我们不也被动的接受了?而手机屏幕也有了护眼模式,自己为了保护眼睛也配了蓝光眼镜。这些措施减少了kindle与电子书的差距。更重要的一点,平时看书的环境都比较嘈杂,我需要带着蓝牙耳机才能屏蔽噪音。这样就必须手机不离身。出行只带手机和出行再带个kindle在便携性上差距很大。
纠正自己一个观点,我们要为知识付费,给提供知识的脑力劳动者以回报,而不是执迷于知识的载体。知识载体本无贵贱,别让偏见阻碍了自己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