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在准备英语口语考试,拿出来各种资料,看得脑袋大。
面对各种话题,各种问题,我搜肠刮肚,总感觉思绪混乱。
说实在的,这些英语考试的话题,别说用英语去表达了,用中文都很难表达得有理有据有条理。
前两天看李笑来的书《人人都能用英语》,他说得很对,我并不是不会说,而是不知道说什么。这背后暴露的是我们逻辑思维能力的短板。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准备英语口语考试,就是背背模板,到时候临场套用。
可面对成百上千的话题,海量的参考模板,自己的记忆只能望洋兴叹,爱莫能助。
今天我在看到一个话题的时候,思路却特别清晰,原来这个话题我在大学的时候精心准备过,花了一个晚上写了又改,改了又写。我很惊讶,差不多十年过去了,我竟然能记得当时的思路。我到底是怎么记得呢?
我又想起来一件事,之前曾经写过几篇关于蒋介石的文章(后来都被和谐了),对他的性格和成长历程做了一些总结,花了一些功夫进行梳理。半年过去了,我现在还记得挺清楚。
之前也看过很多其他的名人传记,能记得那么清楚的基本没有。
因此,我心里有数了。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己动笔写下来,记忆更加深刻。
当然,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人的理解是有误的。小学的时候,老师经常让我们抄写课文,觉得这样可以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说实在的,那个效果等于零。机械地抄写,我们的大脑只会采用瞬间记忆,抄完了也就忘干净了,整个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死很多脑细胞。
烂笔头的核心就是个“烂”字,要多写,要写通写顺。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写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把一个话题写出来,一遍不满意,继续写第二遍,第二遍不满意再写第三遍,直到写到自己满意为止。要注意,这个多,是指针对一个话题,要多写,重复修改,直到烂熟于心。这个多不是指一下子写很多话题,每个话题都蜻蜓点水般地写。
烂笔头的关键是要完整地写出来,不能偷懒,不能只罗列要点。很多人准备一个话题都是不求甚解,看看答案,感觉懂了,就泛泛而过,或者写出来也是草草地列出几个要点,不愿意把它完整全面地表述出来。这样的写等同于在抄写课文,效果有限。很多时候,我们感觉自己已经懂了,其实是大脑在偷懒,在欺骗我们。如果你能完整地把它复述出来,这才是真正地懂了,彻底地懂了。
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才能做到真正地烂熟于心。
我们大脑也是有喜好的,它更亲睐那些有意义的内容,那些脉络清晰的内容。经过自己大脑整理过的内容,就是我们的大脑最喜欢的内容,也是记忆最为深刻的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