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圣贤书友会
针刺的五种方法(五节指)——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针刺的五种方法(五节指)——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9-12 21:08 被阅读0次

针刺的五种方法(五节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黄帝问岐伯:我听说刺法有五节之分,其内容是怎样的呢?

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岐伯说:刺法理论中,五节指的是针刺的五种方法。第一种叫作振埃,第二种叫作发蒙,第三种叫作去爪,第四种叫作彻衣,第五种叫作解惑。

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未知其意。黄帝说:先生说的这五节的方法,我还不知道其具体的含义是什么,请详细告诉我。

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蒙者,刺腑输,去腑病也;去爪者,刺关节之支络也;岐伯说:针刺理论中,振埃的方法是指针刺浅表的经脉,用以治疗阳病;发蒙的方法是指针刺六腑的输穴,治疗腑病;去爪的方法,是指刺关节的支络;

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彻衣的方法,是指遍刺六腑之别络;解惑的方法,是指根据阴阳的变化机理,而补不足、泻有余,使偏颇的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刺有五节,奈何?岐伯曰:固有五节,一曰振埃,二曰发蒙,三曰去爪,四曰彻衣,五曰解惑。黄帝曰:夫子言五节,余未知其意。岐伯曰:振埃者,刺外经去阳病也;发蒙者,刺腑输,去腑病也;去爪者,刺关节之支络也;彻衣者,尽刺诸阳之奇输也;解惑者,尽知调阴阳,补泻有余不足,相倾移也。

今天学习了针刺的五种方法(五节指)。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刺节真邪七黄元御灵枢悬解情释 题文诗: 刺有五邪,有持痈者,容大狭小,热者寒者, 是谓五邪.凡刺之方,不过五章,瘅...

  • 【拍打腹股沟的益处】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髀就是指腹股沟,这句话的意思是,脾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

  • 发生于体表或某组织中的一类肿块状病变,是由瘀血,痰饮,浊气留结于组织中而产生的多余物质,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

  • 溪谷理论的临床应用

    1.肢体病治在“溪谷”,重在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云:“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

  • 中医体质——下寒上热

    体质说明 《灵枢·刺节真邪》:“上热于寒,视其虚脉而陷之于经络者取之,气下乃止,此所谓引而下之者也。 上热下寒是寒...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十九:五邪篇

    邪在肺则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欬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三节五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取之缺...

  • 灵枢针灸 | 深解什么是经脉 ?

    黄帝内经—灵枢针灸 01 【原文】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

  • 解密两髀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中说道:“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这句话的意思是,脾胃有病,必然有邪气滞留于两髀。 ...

  • 玉衡美容刮 — 为什么你的皮肤会粗糙萎黄无华?

    “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 25岁以...

  • 中医针刺法你知道几种?

    中医针灸的26种刺法(转载) 1输刺 这种针刺治疗方法用于五脏有病时,腧指四肢荥穴和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的五脏俞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针刺的五种方法(五节指)——读《黄帝内经》灵枢 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mh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