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戒权:让学生明理知耻

作者: 王家二少2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7:46 被阅读8次

马云在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和乡村校长结业仪式上说,老师没有惩戒的权力,就如同让老师去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

老师有惩戒权,学生不是向老师低头,是向规则低头,要向真正良好的、有价值观的素质去低头。

笔者支持马云,支持教师拥有“惩戒权”。但同时也要首先说明:惩戒不等于体罚,教师有了“惩戒权”并不是拿到了有恃无恐可随意处置学生的尚方宝剑。

经查,教师的“惩戒权”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批评权,教师有权利对学生的不当言行、不良举止进行批评和制止;

警告权,要求犯错误学生写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检讨书,以保证不再犯错;

隔离,教师可将侵犯其他学生合法权益的犯错误学生隔离开来,以保护其他学生;

没收权,对于手机、玩具、宠物等扰乱课堂纪律的学生个人物品或火机、刀具等有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物品,教师有权利没收。

留校权,视情况要求犯错误学生放学后留校,反省自身错误;

剥夺权,视情况取消犯错误学生参加某些集体活动的权利。

此外,还可视情况让家长对犯错误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视错误严重情况给予犯错误学生处分,并真实、客观记入档案;视错误严重情况给予学生停学等处理等。

必要的惩戒是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育者的任务是既要激发儿童的信心和自尊心,也要对学生心灵里滋长的一切错误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

要做到对学生错误的“毫不妥协”,惩戒是纠正其成长偏失的主要措施。

目前,学校教育中教师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情绪化,即对于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往往在不冷静、非理智的状态下对其进行体罚。

这样既会对学生造成伤害,也容易激发学生家庭与教师和学校之间的矛盾。

教师受到学生或其家长的殴打报复乃至教师因家长举报而受到严厉处分,这样的案例屡屡发生,根源也大多在于此。

另一种是教师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他们耳闻目睹甚至亲历上述因“管理”学生而遭受报复和主管部门惩处的案例,于是“百炼钢化作绕指柔”: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只管教书不管育人。他们上课时只求完成教学任务,任你学生沸反盈天;

课外,不闻不问不想不看不听不说不管不顾。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

“将校园安全纳入社会治理,完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坚决杜绝‘校闹’行为,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这是对当前学校教育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纠偏。

我们期待早日把教师“惩戒权”写入相关法律,早日出台惩戒实施细则,真正营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环境!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规则意识”,让一代新人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辩善恶,刻不容缓!

相关文章

  • 惩戒权:让学生明理知耻

    马云在2017届马云乡村教师和乡村校长结业仪式上说,老师没有惩戒的权力,就如同让老师去开一辆没有刹车的汽车。 老师...

  • 【异史氏曰】自以为是的教育

    我们总希望对学生有惩戒权,那么惩戒的结果会是怎样的呢?阿德勒说,“这只会让他确信学校也没有他的容身之地”,“我们必...

  • 抛开戒尺:让萱椿与杏坛共荣共茂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围绕戒尺争论不休,核心就是教育的惩戒权。 有人说,教师滥用惩戒权导致造成学生心理阴影,孩子应...

  • 惩戒权

    不是什么教育专家,亦不是什么特别有爱心,事业心的人,还不是爱思索,有头脑,孜孜不倦做事的人,但是听到‘‘惩戒权...

  • 作业惩戒,无奈之举

    作业惩戒,无奈之举 惩戒学生是教师的权利。教师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

  • 再谈一谈教育惩戒权话题

    再谈一谈“教育惩戒权”话题 史伟锋 湖南株洲的“罚站学生7分钟,教...

  • 惩戒权回归

    有一则著名的“老师”惩戒“学生”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乾隆时期。当时王杰任上书房总师傅,教当时的皇子、后来的嘉庆皇帝...

  • 教育惩戒权

    人大代表周洪宇在两会上呼吁,“教师应具有教育惩戒权(不含体罚、辱骂、打骂)”。 对此,我举双手赞成。 但是,此呼吁...

  • 再谈教育惩戒权

    再谈教育惩戒权 今天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权规则(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通...

  • 别再给我“惩戒权”了好吗

    给我们“惩戒权”了,好吗 我们只是教师,我们可以担得起教育的责任 可这“惩戒权”我们真的要不起 是它太沉,太重 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惩戒权:让学生明理知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m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