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今中外文史赏析散文
评书连载:《闲话三国》(934)

评书连载:《闲话三国》(934)

作者: 文生修道 | 来源:发表于2023-11-08 06:19 被阅读0次
第83回:镇守华容关羽立状            火攻赤壁周瑜发兵(08)

      三江口的江东文武官员中,鲁肃第一个知道借东风是假的。鲁肃想,到底要懂天文。如果都督也有孔明这样大的才学,何至于既要上当,又误了自己兄弟的性命。

      鲁肃问:“请问老先生到此何事?”

      “观看赤壁火攻。”

      原来也是特地起来看火烧的。鲁肃想,看来曹孟德晦星高照,百万家当要毁于一旦,非烧光不可,你看,隐林名士云集西山,几乎都到齐了。

      又问道:“老先生何日回转山林?”

      “老汉本当二十二日傍晚归去,但从天文看来,二十二日有大雨一宵,故而只得待到二十三日雨霁天朗再走了。”

      鲁肃想,这种老人家出门出路比我们便当得多,精通天文,预知晴雨寒暖,可以少吃许多苦头。

      鲁大夫忙介绍说:“老先生,山中草屋之中早有许多山林名士在彼,老先生不妨登山一聚。”

      “好好好,多谢指点。再见了。”

      “再见。”

      黄承彦上山。鲁肃回陆营,到都督寝帐。周瑜在那里等待消息。

      不一会儿,徐盛、丁奉哭丧着脸回来了,见都督请罪说,诸葛亮果然是由赵子龙驾了一条渔舟来接他回去的。我们正在追赶之时,哪知赵云射出一箭,断索落篷。小船如飞而去,我等无法再追。赵云箭上有一封信,是诸葛亮写给你都督的。请都督观看。

      说罢,将箭和信这两样东西呈上去。

      周瑜接到手一看,箭杆上火烙着“常山赵”三字,的确是赵子龙的箭;而且是月牙箭。说明诸葛亮料定我要派船追的,特地叫赵云带了月牙箭来专射篷索。

      既然他与我已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了,那还要通什么信呢?不过,已经到手了,就不妨看它一看。

      周瑜一看信封,先是喷喷地一气:诸葛亮把自己的台头名字,甚至官衔都写得很清楚,而称我就是周公瑾,连将军、先生这类最起码的称谓也没有。我早知此人不能留在世上。你看,刚刚逃出去,就如此放肆。今后肯定是江东的心腹大患。

      ——你既然知道这样,那就把信扯扯掉算了,有什么好看的呢?

      周瑜不卖帐,偏偏要看看信中到底写了些什么,便撕开信封,抽出信笺,展开观看。

      鲁肃也很感兴趣,把头凑过来,想看看孔明在信上怎么说。

      只见纸上字句不多,总共才八句,每句七个字,全篇只有五十六个字。

      第一句是“一叶扁舟寄江东”。

      周瑜想,诸葛亮在叹苦经了。明明坐的是大号官船,偏说是一叶扁舟。当面说鬼话!

      诸葛亮的意思是,我在这里没有自由,任意登岸就要杀头,只能一天到晚匍在船上,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科简直象个囚犯。根据我的才干来说,一条船大小的天地实在令人窒息,只能算一叶扁舟。所以说一叶扁舟寄江东。

      第二句,“孙刘合力破曹公”。

      周瑜想,哪里是两国联兵?你们刘家连小兵都没有派出一个,就来了你这么个大奸细,分明想趁火打劫,渔翁得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评书连载:《闲话三国》(9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nj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