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辩论辩论咖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最终找到/迷失了自我1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最终找到/迷失了自我1

作者: 刘昱廷 | 来源:发表于2017-10-04 16:33 被阅读253次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有这么一个段子,甲乙两个人,甲说:“我要去西藏寻找自我,”乙说,“你以前去过西藏吗?”“没有”,“那你是什么时候把你的自我丢到西藏的?”

这个笑话是用来讽刺把“自我”当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存在,以为找到它,捡回来就是了的人。也包括以为是像做交易一样,你完成某件事情,你就得到了自我,否则就迷失的人。

这个辩题直接从字面里理解是有些问题的。因为“自我”简单说就是你对你自己的认知,这玩意从出生到死亡,一直相伴相随,不离不弃。其实谈不上什么寻常意义中的找到或迷失。

不过呢,“自我”也并非一成不变,它是会成长的,会像身体一样不断长大,这个时候我们会称它为心理年龄的增长和成熟。

但心理和身体发育所遵循的规律不同,它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分为5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潜伏期,生殖期。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它的发展往往是滞后的。所以,我认为,人的心理不断健康发展,不断的重塑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就是不断找到自我的过程;反之,就是迷失了自我。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生历程总得来说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大闹天宫到被压到五指山是第一阶段;跟着唐僧西天取经到成为斗战胜佛是第二阶段。我们的关注点就在他这两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上,如果他走上成熟,就是找到自我;反之,就是迷失自我。

在探讨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前,我们先来看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我所了解的所有古今中外的历史或文学作品中,孙悟空这个形象都算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例子。

因为历来影视文学作品,包括真实的人物故事中,凡正派人物都缺少某种东西,这个东西很难形容,可以简单称为“劲”。使点劲的“劲”。

此话怎讲呢?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桥段:凡正面人物在做事时总是很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羁绊:亲情、友情、爱情或家国情怀、民族大义,而且他们还都特别有牺牲精神。反派则往往无所顾忌,而且还总是拿这些来要挟正派。本来正派去保护自己的家人,已经到最后一刻了,结果反派拿了一把刀架到他们脖子上要求正派放下武器,局势也轻松逆转。

不过为了照顾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正义感,作者在最后总会用某种戏剧性手法让反派在这种大好局势下依然失败,俗称“主角光环”。

而且反派只要是通过不择手段,不惜牺牲一切来获得胜利的话,最后他们结局也都给安排的特别惨。

全都是套路。

我曾想,为什么正派不能像反派一样无所顾忌,放手一搏,总要听凭他人摆布?为什么不能以整个星球之力,赌这一战输赢,要战就战个痛快。

得到的回答往往是:因为我们是警察,因为我们代表爱与和平,因为我们不是他们那样的人,因为我们不能变成我们要对抗的敌人的样子等等。

而且如果正派真的像反派学习,那就是他自身堕落的开始。比如战神萨格拉斯为了击败世上所有的恶魔,开始不顾一切的征战,最终自己的愤怒被恶魔利用,也成为了一代魔王。

有一些稍微好点的作品,它们会做一定的让步,让正派在一定的范围内倾力一战,但这也只是为了实现更崇高的目的。

比如说:《亮剑》里面的李云龙有一回攻城楼,日本的特种部队把他老婆抓到城楼上,让他不要在再开炮马上撤军。但李云龙仍选择牺牲自己老婆把城给打下来了。

《进击的巨人》里面的艾伦在第一季对抗女巨人的时候,因为她的真身是艾伦的战友,艾伦不愿意与她作战。但他后来还是觉醒了,变身战斗。

里面很经典的一句话是:“什么都不能舍弃的人,注定什么也改变不了,若要打败巨人,哪怕是舍弃人性又何妨。”

这些都算是很不错的作品,不过在我看来做的还不够。因为从更大的方面上来说,李云龙和艾伦所舍弃的这些,目的是为了赢得战争胜利,保卫家国,舍小我为大家。还是受到更高层次的羁绊。

只有孙悟空,才是真正的无所顾忌。他从来不为什么民族大义,众生平等之类的信念而战,他独来独往,只为了自己的自由奋力一战,即使与天地同灭。

但孙悟空并不好战,有和平的机会也愿意选择和平。他这一生不为荣华富贵,只是很单纯、很纯粹的爱生活,爱自由,只为自己而活。

用里面的话讲这叫:只因心高嫌地窄,立心端要破瑶天。若天压我,劈开这天。若地拘我,踏碎这地。我等生来自由身,谁敢高高在上?

这种精神也是孙悟空被大家所喜爱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孙悟空让我看到了自己多年来不断追寻但一直无果的“劲”,但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大多数作品都缺乏那个“劲”。

经过我的思考,这个答案在《巨婴国》里,但却令人惊讶。

我们不是缺少这个“劲”,恰恰是因为这个“劲”太足了,才需要被压制。

在《西游记》中,按故事顺序是,先有天庭,后有孙悟空。孙悟空的出现是为了反抗天庭的压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是先有了孙悟空,后有天庭。天庭的出现是为了维护这个世界不被孙悟空所毁灭。

这又是什么意思?我们现在要给孙悟空做一个精神分析,先引用《巨婴国》里的一个概念,叫“巨婴”。

巨婴就是指,身体上是成人了,但是心理上只是个婴儿。

巨婴又有什么特征呢?和婴儿一样,在0到6个月,虽然婴儿和母亲及其他抚养者生活在一起。但是呢,婴儿会觉着整个世界只有他一个人的存在,全世界都必须围绕着他的意志旋转。

这个叫全能性自恋,婴儿会认为我是神,我无所不能,我念头一转,世界就会围着我旋转,那么如果不能的话,我就会成魔,就会毁灭这个世界,或者毁了我自己。

它接受不了不同,不同即敌对。

这是婴儿和巨婴最核心的心理,中国男人都有皇帝梦,中国女人也都有皇后梦。这是孝顺和听话哲学的根本所在。

孙悟空的志向是什么?我有一个梦,我想我飞起时,那天也让开路,我入海时,水也分成两边,众仙诸神,见我也称兄弟,无忧无虑,天下再无可拘我之物,再无可管我之人,再无我到不了之处,再无我做不成之事,再无我战不胜之物。

这是早期孙悟空的心理特点:他不能接受任何外在事物的管辖,不能接受任何自然法则或规律对它的制约。否则,它就以冲天的暴怒来对抗这个世界。

巨婴的这种心理也叫做偏执分裂。偏执:我的判断,我的意愿必须坚持下去。分裂:把世界一分为二,不同的不能共存。合起来就是:好和坏不能共存,黑和白不能共存。既然我的意愿要存下去,那我的意愿就是好的;所以你的意愿就是坏的,你的意愿就不能存下去。

而且你必须按照我的来,否则你去死!

中国式的权力斗争,处处可见这种你死我活的味儿,不可能妥协,不可能并存,所谓的妥协,都是为了积攒力量,最终将对方彻底灭掉。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你死我活我局面产生。所谓的天庭、天道就出现了。但它们也是巨婴,代表的是巨婴的另一面,绝对禁止性的超我。

从这种层面上讲,孙悟空和天庭本质上是一样的。

因为婴儿离不开抚养者单独存在,必须要共生。而共生的话,又要争夺的话语权,所以势必要打个你死我活!

一个社会单元里,只有一个有话语权的人。没有这个话语权人,要么争夺,要么去装孙子。但巨婴绝对接受不了这种挑战!如果挑战者实力不行的话,往往就会被灭掉,比如就像岳飞那种既拥有独立精神,但不懂政治的悲情英雄就必须被统治者消灭。

所以,装孙子装奴才,就成了一个普遍选择。或者是有觉知地做奴才而等着有一天翻身,或者是做了奴才而没有觉知,反而去美化做奴才的哲学。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天庭和孙悟空之间的战争,其实就是两个巨婴之间的战争,只有你死我活,没有和解。

依照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超我主要来自于父亲,父亲需要给孩子树立规则,但这个绝对禁止性的超我,就不再是具体某个父亲的化身了,它像是一个哲学的存在,像是一个魔鬼。

它就是中国社会权力体系中的皇帝,皇帝只有一个,但他的禁止性力量弥散于每一个角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现在这个王、皇,这个魔鬼,要统一一切,这是必需的。所以社会解决方案,需要孔子的“克己复礼”,克制每一个人身上的能量或攻击性,而遵从礼,也即通过一层又一层的体制,向这个表面上的皇帝、内在的魔鬼表示顺从。

我们社会的各种制度建设,也包括以儒家为主的文化的存在,孝文化的存在,特别是三纲五常,在我看来,就是基于多数国人是巨婴这一事实而设计的。当然,这不是某个人的有意识的设计,而是集体动力演变的自然结果。并且,儒家文化并非是孔子发明,他只是早已存在的这一个思想的集大成者。

儒家之所以能成为我们的主流文化,它的合理之处就在于此。全能自恋的能量太强了,要设计一套非常烦琐的体系,来压制它。并且,必须将所有的龙们,都统一到一个思想中。因为,如果思想不统一,就容易出现你死我活的分裂与斗争。

所以,成为我们常见的中国式好人,你会变得安静、被动、顺从,并会感觉到深深的自我压制。你甚至认为,这就是真理,就是对的活法!

在我看来,其实都是在试着去压制这个魔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惧怕巨婴们心中都住着的这个魔鬼。

但是,如果只是去压制这个魔鬼,就像是如来佛祖先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而后又给他戴上了金箍。这只能暂时克制其破坏性,但同时也损害了活力和创造力。

在我看来,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将我们心中的孙悟空释放出来,看见他们其实就是宝贵的生命力,去爱这一部分。

用精神分析的话来讲,原始的生命力都是带着攻击性的,一个人必须将他带着攻击性的生命力展现在关系中,以此和另外一个同样如此真实的人建立关系,然后才能得到亲密,并被救赎。

所以,爱,就是答案!

爱是什么?

爱是回应,是看见,是链接。

孙悟空这个巨婴,它代表了最初的生命力,是无好无坏的。如果它能够被看见,这份生命力就得到了祝福,它就会转化为好的生命力,如热情、爱意、创造力等。

如果它不能被看见,就意味着,这份生命力被诅咒了,它就会转化为坏的生命力,如恨意、破坏性等。

譬如对婴儿来讲,只约束他是不行的,相反,要允许他的活力流动,以此和妈妈建立起亲密来,然后婴儿的整个生命力就得到祝福了。对于巨婴来讲,这也是一样的。

婴儿成长的关键,是用心感受到,世界并不以自己的意愿为轴心,也不以此划分成我与非我,而是,世界上到处都是和自己一样的存在,其他存在都是“你”。但要实现这一点,的确需要有人能接住他的意愿,懂得其心思。借由这份活生生的理解与接纳,那个人就与他之间搭建了一座桥,他感受到,桥那边不是敌人,桥那边有一个善意的人。

直到有一天,唐僧出现了。揭开了五指山上的封印,把孙悟空释放了出来,带他走上了全新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他第一次不再只为自己而战;第一次去保护和自己除花果山以外的东西;第一次试着去爱不是自己的事物;也第一次意识到,这个世界有除自己以外的存在。而我们彼此之间可以达成和解。

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刘昱廷:元旦快乐*^_^*
  • 惊雷Raiden:自我这个词就说明了答案,孙悟空本身只是一只顽猴,天生地养长大的,调皮的猴子是它的本性,后来,别人说他不对,而后镇压了五百年,我们知道,孙悟空拜唐僧为师是因为唐僧是终结他被镇压的日子的人,所以,对孙悟空来说,唐僧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不用被压了,后来美猴王成了斗战胜佛,美猴王彻底死了,
    刘昱廷: @惊雷Raiden 说得对,《西游记》到此就结束了,就像王子和公主一样,结了婚就童话故事也结束了。
  • 徐善之:倒过来看呗,一路取经。斩妖除魔,最后找到自我,释放天性,大闹天宫。后变成一颗石头,归于尘土。还是觉得这才是孙悟空,不是悟空。是齐天大圣。
    刘昱廷: @虚实虚幻 👍
  • 彼怀:❤

本文标题: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最终找到/迷失了自我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tqf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