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阿斌 【原创】
《牧童短笛》是一首轻快、风趣、有着鲜明中国民族风的儿童音乐曲目。乐曲用优美的笔调描绘出一幅富有中国民族风味的水墨画。
《牧童短笛》是钢琴考级(6级)的曲目,也是深受广大少年朋友及钢琴爱好者喜爱的一首钢琴曲。
《牧童短笛》由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创作,这里边还有一个小故事。
1934年,欧洲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旅行演出。他希望在中国本土演奏一首具有中国风味的钢琴作品。齐尔品出于对中国音乐的热爱和尊重,他在上海举办了“征求有中国风味之钢琴曲”的中国作品创作比赛活动。
贺绿汀来自于湖南农村,正从师于我国音乐教育家黄自。黄自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1929年回国,受萧友梅之邀,在上海国立音专(我国最早的音乐专科院校)任教。
当时的贺绿汀正在上海国立音专求学,他用从老师黄自那里学到的古典西洋复调音乐,结合中国民间音乐风格,创作了钢琴曲《牧童短笛》,以此作品作为应征曲目。
经过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查哈罗夫、上海国立音专的萧友梅、黄自等五名评委的评选,《牧童短笛》脱颖而出。
《牧童短笛》是中国钢琴史上第一次钢琴作品的创作比赛,它为中国作曲家运用西方乐理,结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的乐曲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特别是乐曲中间加入了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的元素,让整个《牧童短笛》更加体现出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同时在创作技巧上又融入了西洋的复调等创作形式。
这是一次大胆的革命,使还是学生的贺绿汀荣获头奖!此后齐尔品把这首钢琴曲带到欧洲亲自演奏并在日本出版。这首钢琴曲从此便闻名国内外,成为钢琴家们的常备曲目之一。
《牧童短笛》整个乐曲分为三段,为ABA形式。
第一段:弱起,仿佛天还没有亮,牧童就开始了他的放牧。山清水秀,炊烟袅袅,带领听众带进到江南水乡的田园画面之中。一段悠扬的复调主题,像是牧童和老牛的对话。牧童骑在老牛背上,正在自在地吹着他的横笛,一幅生动的画面跃然于听众的眼前。清晰流畅的线条和对答式的演奏,将牧童的顽皮与老牛的沉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段:是乐曲的主调部分,乐曲突然变得轻快灵动。这一段描绘了牧童在放牧过程中,戏水的快乐。钢琴演奏出潺潺流水的律动,山川、田野、草木,一幅美景呈现在听众的眼前。
第三段:放牧归家的牧童回到了第一段音乐之中,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熟悉的和声组成的山峦及田野作为背景重新展现在听众眼前。旋律、和声、节奏的色彩,以清新流畅的线条和呼应对答式的二声部复调旋律,衬托出夕阳西下,牧童放牧、吹笛、玩耍、归家的情景。
之后,画家李可染先生创作的《童子牧牛图》, 为这首《牧童短笛》钢琴作品做出更为精妙的诠释。在优美的音乐中,走进山清水秀的大自然之中,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记得,女儿上小学时候,参加钢琴考级,老师让她准备的曲目正是有这首《牧童短笛》。我专门为女儿买来李可染画的《牧童短笛》的连环画,让女儿先从图画中感受大自然的清新,再去弹奏这首乐曲。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绘画,是视觉艺术,它通过色彩、色块、对比,展现作品的艺术魅力,是直接可观的形象思维;
音乐,是听觉艺术,它通过音的强弱、时长、音色等,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还包括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等。
如果将绘画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更容易让孩子体会出作品所要表达的艺术效果。
特别是在孩子年龄比较小的时候,多接触绘画与音乐,会让孩子在美的熏陶下,有更加健全的精神品格。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