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
豆瓣评分7.8
热评:
竞争者因为对对手过于敏感,追赶竞争者的某项优势,最后造成在同一品类的产品差异细微到对消费者没有意义。想象消费者走进超市面对牙膏和洗面奶货架的迷茫,以及这些品牌是不是实际已经无差别了?充分竞争的结果导致对产品趋同,以及某些消费品类需要“专家”才能给出消费指导。类似宜家、dove、哈雷、hollister等品牌用了“逆向”或者“敌意品牌”的战略,不在同一产品定义下与竞争者竞争。而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产品或者跨越了某个行业分界线。“在另一个维度上求得共鸣”。或者,摆脱“甜腻的积极价值观”的广告模式,鲜明地表达价值观好恶,驱赶一部分与己不同的消费者离开。作者描述问题的能力远比解决问题的能力高强。
强化优势,差异化。1/3充分完全竞争市场的现状,1/3案例,1/3营销评论。
提供大创意(跳脱原有产品品类,跨界学习)、差异化(做功能减法,甚至极端强化单项)、人性化(设计、性能、营销语言,基于心理与体验),关于用户忠诚的观点和案例蛮有意思。这些案例和理论对于我们学过商科的人而言,兴奋度其实不高,但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还是其写作手法,不同于常规营销书籍甚至不同于哈佛案例,来自生活细节衍生开去,小处见到大道理,这是一种惊喜。
本书第⼀部分的核⼼前提就是,在众多的产 品类别中,差异化已经很难寻觅,因为我们已经陷⼊⼀种竞争节奏,其中 差异化本⾝成了差异性的障碍。
本书还有第⼆部分。 当环境改变,固有的真理开始⼟崩⽡解,⾸先放弃它的⼈会占据很⼤ 的优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