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1991年
我们能说些什么呢?
对不可说的,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有句话说,语言就是我的世界,人的世界是概念的世界,随着经验不断积累,观念发生变化,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改变。比如对青年来说,谎言这个词意味着需要避免的恶行,但是,随着青年逐渐成长,谎言就新增了为他人着想的色彩,人意识到有说谎的自由。
或许这也是人们开始探究语言秩序与世界秩序的现实原因之一。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逻辑哲学论可以说是一部尝试从语言中彻底去除谎言的著作。
维特根斯坦在书中提出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与世界是严格对立的,虽然哲学迄今为止始终在探讨灵魂及神明等并不存在的事项,但是我们必须将之从一切哲学中撇除出去,对不可说的事项必须保持沉默。我们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维特根斯坦,希望读者过上好的生活的热切心情,真诚的使用语言,就是真诚地对待世界。
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维特根斯坦吧。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是语言哲学的第一人,语言哲学的主要课题是语言与世界的关系。在语言哲学发展初期认为只要正确的即符合逻辑的使用语言,就能正确的表述世界的观点占据了主要地位。后来,逐渐出现了认为语言不是为了复写世界而存在,语言意义因使用方法而产生变化的观点。
实际上,维特根斯坦是同时提出这两种观点的人物,我们可以认为他一个人就完成了康德和尼采两个人的任务。
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可以大致分为前期与后期两个阶段。《逻辑哲学论》是其前期代表作,《哲学研究》则是其后期代表作。
语言与世界的对立关系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基本观点是,语言与世界应当具有对立关系,语言可以拆解为命题这一基本要素,与此相应,世界也可以分解为各个零件,只要能够正确地组装零件,我们就制造出世界的模型。
维特根斯坦开宗明义的指出,世界是事实的总和,事实是由数个事态构成的,事态的状态决定事实,进而决定世界。我们需要注意,事态与事态是相互独立的,也是在与对象的结合中成立的。所谓对象,除了纸,桌子,电脑等具体事务之外,还指白、冷之类的性质,虽然把性质也归作对象,也许会让人感到难以理解,但是维特根斯坦的观点确实是自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0666569/e06b451b589eeaa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