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教练的第二次会面,尚在2023年。
翻了翻日记,2023年12月4日。其间我们互相约了两次,都因有事未能成功,这么一耽搁,第二次与第三次之间相距48天。时间好长呀,长到我会想:我还需要再接受教练嘛,现在的生活差不多回到了既定的方向,剩下的就是实践反思再实践,有没有教练好像也没有多大差别。
另一方面,对于我这个标准的i人来说,特别不擅长把握事情发展的节奏。上一位教练都是在本次线上会面结束时,重新约一个相隔差不多两三周的时间,作为下次线上会面的时间点。习惯了这种被安排的模式,还觉得很有安全感,很舒服。
主动和教练联系,承担被拒绝的风险,对i人来说,也有一丢丢难度,当然对E人来说,那都不是事儿!最终的决定,还是要用好这种学习的机会,尽可能多的修炼觉察力,感知力,从而培植出执行力。
思考再三,我前天还是又一次发出了邀请,阿朱教练百忙中挤出时间,定在了今天上午会面。
上午10点,熟悉的腾.讯会议室,我们先是对上次的谈话内容简单复盘,说说近段做的好的地方和不太好的地方。然后进入今天的话题:如何调解父母之间的矛盾?
在中国,子不言父母过。但当父母发生矛盾时,儿女无疑是要充当救火队员的,老人越老越会变小,总要你站队,要你评理,要借助你的力量批评另一方的错误。
以前还以为人老了,更通透,更智慧,更能把日子过好。但相当多的老人对对方失去了容忍度,针尖对麦芒,想要论个高低。母亲想要改掉父亲喝酒的毛病,父亲想要纠正母亲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为了对方好,可这种好对方怎么不领情呢?
清官难断家务事,每每两人有矛盾时,就会打电话过来,让人一听到这样的事情就头大,说实话,以我的能力,无法改变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的毛病。
阿朱教练听完我的陈述,感受到我的情感倾向于母亲的那些都是小毛病,觉得父亲是在大惊小怪;而父亲喝酒对身体的伤害比较大,不自觉得就会认为,改掉父亲喝酒的毛病,家庭矛盾就会消失。
直是这样嘛?如果父亲不喝酒,把与朋友把酒言欢的快乐舍弃掉,呆在家里面,他会怎样,开心嘛?酒会伤害身体,不快乐的生活会不会伤害身体?这是你想要的放心,还是你父亲想要的生活?你有没有直正了解过父亲,他想要的老年生活是什么样的?
教练的问题让我开始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就拿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来说,也是为了孩子好,但是谁问过孩子,他想要的是什么,所谓的控制里面,有多大的程度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减轻父母给自己带来的焦虑。任何一个人都不能也不应该控制别人的人生,尊重生命的多样性,尊重人生多元的选择,同样适合处理儿女与父母的关系。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我所谓的负责任的表达,其实也是对别人生命的一种干预,而且是简单粗暴又无用的那一种。
最后,教练给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去了解父亲的喜好,了解他的快乐源泉是什么?想要让他留在家里面,是用责任能够留得住,还是用爱能够留得住。如果把时间拉长,看到那个垂垂老矣的父亲,你会怎么回想现在的这些事,会怎样看待自己现在的做法。
这样一想,我未必像自己想像中那样了解自己的父亲,先来完成这个作业吧,看事情会有什么变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