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书生拜将

作者: 妙不柯言 | 来源:发表于2024-01-06 22:33 被阅读0次

古代先贤们在他们立功立德的历程中,有很多洞烛人性的心得,这些心得借着一些传说或典籍传诸后世,成为我们在创业上最佳的懿范。

在三国时代诸豪杰中,以青年才俊的身分在危亡之际临危受命的,除了诸葛孔明之外,东吴陆逊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当刘备为了报关云长被害之仇,亲率大军七十万杀奔东吴而来的时候,孙权这个被云长戏骂为“碧眼小儿,紫髯鼠辈”的东吴之主,委实慌了手脚,不知所措。因为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些比较有才能和智慧的左右手如周瑜、鲁肃,吕蒙等等都已经去世了,剩下来的,都是一些难堪大任的庸才。

这时候,大臣阚泽推荐了一位年轻的儒生——陆逊。陆逊字伯言,身长八尺,面如美玉,是九江都尉陆骏的公子,官领镇西将军,戌守在荆州。

据阚泽说,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其能力不在周瑜之下,是抵御刘备攻势的最佳人选。但是群臣却嫌他“一介书生……恐不可用”,“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更有人说他“才堪治郡耳,若托以大事,非其宜也。”总之,除了阚泽之外,没有一个人认为这个年轻的书生能成大气候。偏偏阚泽大声疾呼:“若不用陆伯言,则东吴休矣。”他还愿以全家的生命来保荐陆逊。最后孙权终于首肯,任命陆逊为大都督,为了怕文武大臣不服,孙权还为他筑坛拜将,赐以宝剑印绶,令其掌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军马,并宣称说:“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闻以外者,将军制之。”

陆逊受命之后,果然不负所托,靠着计谋而火烧蜀兵连营七百里,逼得刘备不得不退守白帝城。东吴之危得以化解。

陆逊的故事,给了我们几点启示:

第一:自古以来,年纪大的人总是喜欢倚老卖老,排斥年轻人,认为年纪就是本钱,经历就是经验。事实上,年纪大的人不一定就能干,有十年经历的人不一定有十年经验。年纪大的人可能比较圆滑,但却不一定精明。

第二:“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一句话不能以偏概全。自古以来,书生都是百无一用,只会清谈的代名词。事实士,书生是“胸中自有万甲兵”,他们的能力一旦得到发挥,胜过武夫千万倍。书生之所以无用,是因为没有得到明主。试想,孙权当时如果听从其他人的话而视陆逊为“不可用之书生”,则东吴恐怕非亡于蜀国不可。

第三:用人必须明确地授权,并赋予一种与职位相称的威权。孙权怕文武百官不服陆逊,特别为陆逊筑坛拜将,并且赐予宝剑印绶,以壮其威权。还划分职权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这跟诸葛孔明兵法中所说的授权思想刚好不谋而合。

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的今天,企业经营者如果一味地守成不变和固步自封,势必无法生存,为了在这种变化中求得突破与发展,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敢于打破传统,起用新人,孙权起用陆逊的例子,无疑是最好的诠释。

相关文章

  • 《三国风云录》(第一百三十六回)

    第一百三十六回 书生陆逊拜大将 孙权听刘备不肯讲和,心里害怕,眼睛无神,望着阶下一班文武官僚。阚泽出列...

  • 武侯千古1

    东吴陆逊,先破汉军,后退魏兵,得胜而回。 孙权大喜,拜逊为辅国将军,江陵侯,领荆州牧。张昭、顾雍启奏孙权,请自改元...

  • 《三国风云录》(第一百三十三回)

    第一百三十三回 孙权降魏封吴王 再说范疆、张达将张飞首级呈现给孙权,并说刘备起兵伐吴等详细军情,孙权...

  • 【成语故事】锦囊妙计

    三国时,为联合抵抗曹操,孙权将南郡借给了刘备。后来孙权要收回,可刘备不愿归还。周瑜设下美人计,招刘备来东吴与孙权的...

  • 2022-09-04逍遥津公园

    公园215年,吴主孙权,入侵魏境。张辽率八百将士,冲击东吴十万大军,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吴将陈武战死,孙权逃...

  • 拜将台

    古汉风韵,留存千载,定基宇内,皆往矣; 少年受辱,执戟侍郎,忍耻常依,自常思; 风华凄凉寒刺骨,冷月无声何...

  • 孙权墓

    孙权墓 倚山傍水数千年,雨打风吹碧草连。 欲拜英雄吴大帝,遍寻不见使人怜。 庚子年...

  • 古代如何拜将?

    《拜将辞》 古代打仗之前会广泛选将,选好主将后拜将有几个步骤: 一,国君离开正殿,在偏殿会见这个主将,跟他说,现在...

  • 书生

    1 书生十七岁考中,探花财经天下。 十年宦海沉浮,29岁,拜相,位极人臣,。 三年后书生累了,也倦了,于是辞去相位...

  • 孙权不追尊孙策为帝也不重用其后人,算不算忘恩负义?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死于刺客之手,年仅26岁。临终前,孙策将权力交给二弟孙权,孙权时年18岁。作为孙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权的书生拜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jb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