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在《目送》中说过:“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我想,我和父亲的缘分或许就是如此。从小到大,我们俩一直用背影联系着彼此......
皑皑白雪,渲染着北方冬季清晨的那份宁静与安然,幼儿时期的我爬在窗前,好奇地张望着这幅美丽的图景,忽然间地面上多了一列脚印,顺着那脚印看去,目光滞留在了一个高大的身躯上,那是他的背影,陌生又熟悉。陌生于这身行头,不知他要从事何去,熟悉于那个背影俨然就是父亲。
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因为衣着厚实,略显得臃肿,但是他腰板挺直,背着行囊,俨然就是一个精神抖擞的战士。
通往浙江的火车,在寒风之中呼啸着,那个背影,在16号车厢中,慢慢离去,离开这个熟悉的城市。
柳絮纷飞,沉默已久的北方大地又开始生机盎然。菁菁绿草,湍湍河流,连在放学途中的我也被这美丽的景色所感染着。
小伙伴们手牵着手,在夕阳的映照下,恬静而和谐......而走在巷口,我再次被那个背影所怔住,还没来得及我去辨认,他转过身,轻轻地抚了抚我的小脸颊,又匆匆转身离去。没错,我看的非常清楚,是他,那个背影,是父亲。
我呆呆的站在巷口的这一头,看着他消失在巷口的转弯处。头也不回,走得那样的决绝。
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啊,穿着因春季咋暖还寒而未脱下的褂子,中等的身材,宽厚的肩膀以及稍稍低下的腰上背着那个去浙江时的行囊。
通往无锡的火车,在春日的照耀下渐渐启程了,空荡荡的11号车厢中,那个背影,慢慢的远去。
骄阳高照,如同我们的心一般火热。莘莘学子,挑灯夜战,披星戴月。北方迎来了六月,而我,迎来了高考。那个背影也终于回来,在茫茫的接考生的人群之中,我一眼认出了那个背影。他慢慢地转过身,轻轻地拍了拍我的额头。
后来,那个背影在一场大雨过后,再次背上了行囊。我在他背后,手里攥着录取通知书,静静地注视着他。
那又是一个怎样的背影啊,从背后可以清楚地看到那斑白的双鬓,矮矮的个头,还有那个被破旧的行囊所压弯的腰。
通往武汉的火车上,在六月这个捷报频传的季节里,孤零零的7号车厢中,多了那个孤零零的背影。
天高云淡,秋叶纷飞,麦浪吐金,大雁南回。秋日再次相约北方,收获的季节,每一个农民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那个背影在田地里忙活着,张罗着......
几天后,那个背影和我一起来到车站,我背上了崭新的行囊,和他挥手作别,渐渐地走到进站口的转弯处,我挺直了胸膛,头也没有回,走得同样那样决绝。终于这一次,是他看着我的背影渐行渐远。
在夕阳的映照下,他的眼里,留下了我的背影,有着他过去的影子,却又充满了年轻与斗志,更加的精神,更加的挺拔,向着远方,向着未来......
通往南京的火车,在那个永恒的,记录了无数我和他的故事的车站缓缓的开动了。19号车厢中,我的背影伴随着他的目光渐渐远去。
他站立在车站的这一端,看着我逐渐消失在远方,而且,我用背影默默告诉他,不必追......
因为此时的我们都早已明白这背影深深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