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为什么人们在学校反而不学习?

为什么人们在学校反而不学习?

作者: 潘明远 | 来源:发表于2016-03-01 12:06 被阅读68次

The Teenage Liberation Handbook(简称TLH) 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初读令人思想震惊,继而,好像是在久被封堵框定的脑墙上打了个洞,通向想都未想过的辽阔旷野。我不希望读者看完了只是消极一叹“哎,可 惜,这里是中国,只能想想--罢---了”,而是更进一步,阅读、探索、追问---“还有什么,我从来不去想过、不曾敢想、还没试过?”

希望对年轻人有所启发。


潘明远(译者)


十五岁的时候我自己也不是笨蛋。

当时我知道得很少,

但如果有恰当的信息和一定的自由空间,

我本来可以高飞(I could have soared)。

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你提供一些恰当的信息,

也能够帮助你找到你需要的自由空间。

--TLH作者Grace Llewellyn

学校不是“学习”的地方

我们被关在中小学和大学里背上十到十五年的书,出来的时候满肚子墨水,但却一无所知。

Ralph W. Emerson (写写随笔和格言警句并影响了许多思想家的美国人)

我的学校声称能教我,但什么也没教,却还阻止我受到真正的教育,耽误了我自学的时间。

George Bernard Shaw(写剧本与评论还拿了1925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人)

学校和学校教育与地球上的伟大事业越来越疏远。没人再认为科学课能训练出科学家,公民课能训练出政治家,英文课能训练出诗人。真相是,学校除了教人服从命令和听话,什么也没教。

Jonh Taylor Gatto (教书三十年,然后在《华尔街日报》发表公开信辞职的美国人)

人出生时无知,但不是生来就愚蠢。人们愚蠢是托教育的“福”。

(Men are born ignorant, not stupid; they are made stupid by education.)

Bertrand Russell(有一系列头衔其中之一是哲学家还获得1950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人--明远注,以上同)

我深信,在家自学者,或任何其他人,对学习本身没有什么偏见。直到有人教他们学会这种偏见。

Anne Brosnan(离校自学者)

一个普通的二年级学生会比一个普通的三年级学生要聪明那么一点,因为二年级学生少上了一年学(少受了一年教愚--译者明远注)。

一个八年级学生

我接触的许多学生都有同感:学校不是个“学习”的地方

原因有:

一、 班上同学水平不一,学得快的学生只能坐着等其他学生赶上来。

二、 听课做作业是为了考试,不是为了“学习”科目、掌握并运用所学到的内容。

三、 为了光鲜的成绩单,学生不惜作弊、抄袭、碰运气去猜题猜答案。

四、课堂太无聊枯燥,缺乏挑战难度的学习,没有求知的乐趣。

五、总之,本可以短时间内多学的,由于种种原因,只能降低要求随大流。结果是上学等于浪费时间。

【现在国外、国内在尝试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mm),一般是学生在家观看网上教学视频,课堂上教师因应学生难点、盲点去答疑解惑。值得关注。--明远注】

事实上:人们不需要去学校也能学习!这个论点有学术研究作为支撑-- Brian Ray博土发表在Home School Researcher的论文显示,在家自学者在学术测试成绩方面,一向高于在校学生。(原文:...Ray and other researchers have shown that homeschoolers' academic test scores areconsistently higherthan school students'. *)

【原书脚注:*Information from National Home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especially see their 1986 publicationA comparison of home schooling and conventional schooling: with a focus on learner outcomes.】

为什么人们在学校反而不学习?

原因:

一、学校强调听话、秩序,使学生的思考力萎缩。

二、学校以成绩高低来奖惩学生,造成学生害怕考到差成绩,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90分都不算好,还要争95分甚至满分才满意)。

三、师资差。

四、教材单一、教学方法枯燥不灵活。

五、缺乏对学生的个别关照。

六、班级人数太多,太拥挤。

就算上面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还是无法满足个人的学习要求:自由、充实地学习,追随自己的好奇心

好学精神

学校把时间平均分配给六七门科目,只能在限定的时间内浅尝辄止,无法适合和匹配学生个人的好奇心。因为真正的学习需要专注、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学校课程多,“伤其十指”,却无法“断其一指”,每科都学一点,但每科都很学得很浅、很平庸。

“妈,爸,我真的很想离开学校,因为我真的想好好学习。”你可以这样对父母说。学校用满满当当的课程、补课、作业,侵占了个人的必要且合理的闲暇时间,窒息了个人的好学精神。

要成绩单 还是 要学习

现在的标准化考试窒息了真正的学习,让教师、学生只唯分数是问,高分上天,低分入地,还鼓励了填鸭式的速成学习。

差分数还让你进入恶性循环。你得了低分,老师会让你觉得这是失败。这种失败感是包袱,阻止你成功。因此你不断拿低分,不断强化这种失败感。

这种失败感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失败,你就不会全力以赴;因为没有尽力,你就不可能掌握要学的内容,在考试中不能反败为胜;结果,你认为自己失败--这再一次变成了事实。

从另一个角度看,好学生也是学校的潜在受害者

好成绩让一个学生对它产生了依赖,因为有好成绩就有自我价值--同学羡慕嫉妒、老师夸赞、家长满意。这个学生就要担心:如何保住好成绩,如何保住好名次。他不再敢冒风险去学更多有挑战性的内容。而事实上,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却来自敢于冒风险才能获取。

总之,通过考试和分数只会让人们把注意力从真正的学习转移到无关紧要的名次竞争。他们为了名次、头衔、奖品等原因而学习、竞赛;往往忘了学习的真正目的和自己当初求学的初衷。

译者后记

让孩子在日常谈话中准确、恰当表达对学习改变(或周遭事物变迁、大众热点、家庭琐屑)的感受,很好。表达是创造力的一部分。例如,同一次郊游,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表述(角度),所得到听众的反应(效果)也就不同。很难想象不鼓励[甚至用语言暴力或拳头暴力打压--)自由表达的团体(如家庭)或社会,会有新鲜的创意、思想和产品。退一步讲,饭桌上的家庭讨论也会有益于亲子联系。如美国前任国务卿Hillary Clinton(现在的2016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自传中提到,小时候饭桌上父母与她谈论日常活动或时事,让她认识到“同一个屋檐下,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而且还会让孩子学到尊重他人发言权利,还要有勇气表达自己的(独立)真实想法,尽管想法并不受别人待见。对个人而言,有助于滋养或熏陶出独立、健全的心灵。

(TBC,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 为什么人们在学校反而不学习?

    The Teenage Liberation Handbook(简称TLH) 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初读令人思想震惊,...

  • 为什么有些人不护肤反而皮肤更好?

    为什么有些不护肤反而皮肤更好? 为什么有些人不努力学习反而考上清华? 这是不对的,是幸存者偏差做鬼,一个人中了彩票...

  • 【泽宇读书会】读书笔记day4

    刚刚学习《游戏改变世界》这本书,有理解到游戏的对立面不是工作而是抑郁和无聊。反而游戏还能提升帮助工作。 人们为什么...

  • 嘿,老头,你才是我最崇拜的硬汉

    “在学校学习没有啊?” “没有,在打游戏呢。” “你在学校又不学习,为什么不找个女朋友啊?” “没有感觉,而且也没...

  • “初识”学习力

    “初识”学习力。为什么要加个引号呢?学习,尤其是在学校中的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为什么每个人的学习的效果(成绩等)不...

  • 惯子如杀子,这几条特征,你中了几招!

    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之后,家长来到学校反而维护起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哄着求着就是不肯吃饭睡觉,父母反而还把孩子当宝贝护...

  • 《历史深处的忧虑》

    1.《总统请我入党》 美国的公立学校,为什么不能讲《圣经》?为什么私立学校反而可以? 因为政教是分离的。政府不仅仅...

  • 学而厌之,竟为何乎?

    《论语》说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但最近感叹,我们接受教育这么久,为什么反而在学校的时候是厌恶学习的,往往工作成...

  • 人们为什么不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人在一定程度上都多少存在拖延症,目标的存在就是让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达成工作有紧张感。...

  • 读书的惯性

    疫情期间,无法开学,在父母眼皮底下,网课学习,少了学校琐事,少了朋友闲聚,反而有更多时间关注自己的学习情况。 发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人们在学校反而不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uog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