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曾国藩日记一百一十七【715】2024-3-6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围棋一局,写澄侯弟信。午后写陈馀庵信、沅弟信。树堂来此久谈。黄副将日内经理起屋事件,留之便饭。申刻再围棋一局。
旋读《淮南子·泛论训》。夜,倦甚,看书不能入。阅诸子中,惟老、庄、荀子、孙子自成一家之言,余皆不免于剽袭。
咸丰十年(1860)十二月十四日
诸子多剽袭
《淮南子》本色一部集各家之长的杂烩。曾氏于是在读《淮南子》时发出老、庄、荀、孙是自成一家之言,其余皆不免湖湘剽袭的感叹。的确,从古至今,能自成一家之言的书极少,绝大多数的书都逃不了“剽袭”的嫌疑。能够把前人已发现的“道”,结合自己的人生说的清楚明白的便算是好书;倘若能在洋洋数十万的著述中有几处属于自己的真知灼见,更是优秀之作。故而在今天愈演愈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出版与发表空前容易的时代,也便是书籍与文章最为掉价的时代。中国号称是世界上论文数量第一的国家,也是世界上论文被人引用最少的国家。这真是悲哀!
原文
早饭后清理文件。写杨节母碑额,久不作篆,生涩殊甚,乃知天下万事贵熟也。见客三次,写少荃信,围棋一局,习字一纸。中饭后写沅甫信,前闻洋船过芜湖来者,言十三日三山夹火光烛天,心以季弟营盘为忧。本日,沅弟寄到季十三日一信,乃为之慰喜。申初二出外拜客。又至河下看洋船,送春字营、鼎字营赴沪,酉初二刻归。清理文件。傍夕高吟黄山谷七律。夜将科房所呈批稿薄清厘一过,稍清月余积阁之件。
余既抄选十八家之诗,虽存他乐不请之怀,未免足已自封之陋。乃近日意思尤为简约,五古拟专读陶潜、谢朓两家,七古拟专读韩愈、苏轼两家,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以一二家为主,而他家则参观互证,庶几用志不纷。然老境侵寻,亦只能长吟以自娱,不能抗乎以入古矣。
同治元年(1862)三月十七日
读诗以读一二家为主
早在京师做文学侍从的年代,曾氏就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即本日日记中所说的“抄选十八家之诗”。十八家为:曹植、阮籍、陶渊明、谢朓、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王维、孟浩然、李商隐、杜牧、陆游、元好问。曾氏在这十八家中选诗六千五百九十九首。曾氏做此事的目的,当然是为自己诵读研习前人诗作提供方便,因为他一直并未刻印出来,不像今人来做选本,或是求名,或是谋利,功利目的非常明确,不过曾氏去世后,他的这部《十八家诗钞》与《经史百家杂钞》一同被收入《曾文正公全集》中,最终得以刻印流市。凭着曾氏的名声以及所选的独具眼光,这两部诗文文钞在近代广受欢迎,成为读书人案头上的常备书。
日记中说,十八家还是多了,应当简约。他规定自己:五古专读陶潜、谢朓两家,七古专读韩愈、苏轼两家,五律专读杜甫,七律专读黄庭坚,七绝专读陆游。每一种样式的诗以一二家为主,再参以别家,使得心思更专一。
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两点信息:一是曾氏心目中特别看重的诗人,及其某种体裁的作品。二是由此可窥视曾氏本人的审美取向及探寻他的诗文创作的路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