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侠,你的剑掉了
少年郎初开心智,老道士喜笑颜开(一)
徐州,今年八岁,小名为二牛,村里人都喜欢叫他二牛。他这个人的行为,在朴实的村民眼里实属异类,好在他有一个疼他的娘亲,始终都在护着他,即使爱喝酒的老爹耍起酒疯来,也护他周全。别人家的孩子上山砍柴,往往不到两个时辰就会砍到一背筐的柴。而二牛,耗上一天的时间,也砍不完一担柴。他的父亲徐铁柱,常常因此咒骂他。
“去他娘的勒,这小子是个傻子吧,从出生起,我就感觉他不正常,也不哭也不笑嘚,砍个柴也这么费劲,浪费老子这么多年的米,养活这么个傻子,还不如买几头猪呢”“滚远点,看着我就来气,他娘的”醉醺醺的老头,拎着酒葫芦骂骂咧咧,踉跄着走出小院。
二牛置若罔闻,继续聚精会神的观看着地下的蚂蚁。
“小州,别看了,快进来吃饭吧”这个妇人身条平庸,穿着灰色布衣,肉眼可见之处打着补丁。补丁的花样很细致,能看出这个妇人双手十分巧妙。茅草屋里面靠边摆着一张黑色木头所制的四角方桌,上面摆着一些萝卜块和红薯。墙上挂着一件残破的蓑衣,在东侧放着一具织布机,想来这是这户人家赖以为生的工具。
四面青山环绕,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单看景色,这应是一处人杰地灵之所,有山有水。此处有一个名为忘忧的小山村,约莫着有五十几户。男子以耕田打猎为生,女子以纺织补贴家用。村子排列整齐有序,仿佛暗含风水之道。
在距离此山村五公里之外,有一座大山,大山直入云霄,山尖常隐于云端,山脚常年云烟雾绕,传闻曾有人在此得遇神仙。
“二牛,走啊,我们该去学堂了”同属一个村的王明之呼叫到。此人衣着虽然朴素,但是难掩其气质,璞玉未琢。双眉入鬓,相貌堂堂,眉宇间难掩桀骜之气,一双眼睛漆黑如点墨。王明之的父亲是这个村里难得的有学问之人,谁家有新生儿总避免不了请他帮忙起名,徐州之名也是其所起。
“小州啊,去学堂要好好听讲,要尊重老师,知道吗”李氏一边拍打二牛身上的泥土一边温柔的说道。
“我会好好识字的,娘亲放心”二牛咧嘴一笑对母亲说道,转身朝着门外跑去。“明之啊,你替婶子好好照顾小州”李氏不放心的说道。“婶子,你就别担心了,这又不是第一次上学,您次次都要嘱托我一遍,您也不烦”“二牛,我们快走吧,不然一会先生该罚我们了”王明之一边拽着徐州一边喊道。于是两个少年朝着学堂的方向奔跑,只留下李氏一人倚门眺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