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浮生六记》的收获
酒之妙——读《浮生六记》所悟

酒之妙——读《浮生六记》所悟

作者: 韦志学写作 | 来源:发表于2022-09-21 21:40 被阅读0次

    读沈复的《浮生六记》之《闺房记乐》,慢慢读,细细品,我除了看到了清代江南夫妇诗意浪漫的婚姻生活,还看到了很多文化知识,颇感兴趣。

    比如酒。

    新婚之夜,新婚夫妻“共牢而食,合卺而酳”,为什么是喝交杯酒,而不是喝交杯茶?

    喝茶的场所鲜有暧昧,而喝酒的场所往往情愫暗动,人们总说“酒能乱性”,此言差矣,其真相恐怕是酒能壮胆,酒让人在意乱情迷中完成某些事情的半推半就,酒让人伺机释放情绪和压力,或满足好奇之心,或追求身心放松的愉悦,总之,酒就像一层薄纱,包裹了人的羞耻之心或羞怯之情,让人放开自己的心去尝试某一种渴望,大汗淋漓彻底放松的渴望,身心融合的渴望。

    新婚之夜的交杯酒啊,既是催情剂,也是礼文化特许的遮羞布。

    沈复和芸娘新婚弥月之后,其父“专役相迓”,专程派人接沈复到杭州师从赵省斋。“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沈复“恍同林鸟失群”,“心殊怏怏。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

    等到三个月后,恍如过了十年,终于可以回家,炎炎六月,携芸消夏,“因暑罢绣,终日伴余课书论古、品月评花而已。芸不善饮,强之可三杯,教以射覆为令。自以为人间之乐,无过于此矣。”

    这时喝酒,和喝酒而玩的酒令游戏,对沈复而言,就是人间至乐。

    酒到底妙在何处?我细细思索这个问题。

    李白不仅仅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雅兴,还有“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更是留下了“酒仙”的形象。杜甫有诗《饮中八仙酒》中就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的诗与酒是一体的,他不仅是“诗仙”,还是“酒仙”。不管是在月下、花间,还是在酒家、亭阁,不管是得意,还是失意,李白无处不在饮酒,不在酒醉中释放自己的才情和豪放飘逸。

    大文豪李白喝酒喝得很豪放啊!他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而他最出名的就是《将进酒》,可以说是代表了中国酒文化的极品。

    杜甫,史称“诗圣”,不仅与李白在诗歌创作上双星交辉,在饮酒上也是并驾齐驱。只是,他没有李白那样高调,但他也是饮中高手。

    杜甫自传性叙事诗《壮游》“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九龄书大字,有作成一囊。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还有“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每天退朝归来,都要典衣沽酒。常常到曲江边举杯畅饮,尽醉而归。因赊酒太多,处处留有酒债。人生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就不多。

    我们大多数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也知道“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却很少人知道杜甫天天典当衣服买酒喝到大醉而归的程度。

    杜甫最出名的饮酒诗,当推他的《醉时歌》。

    李白和杜甫,都是唐朝的诗中泰斗,他们曾经一起豪饮,醉后同盖一床被子,过后都怀美好回忆。诗中知音,酒中知己。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鼎盛期,出了一对酒仙酒圣,诗仙诗圣,除此,还有一个白居易,他说“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他们在历史上留下的不仅仅是诗歌,还有一段段酒文化。

    再看曹操的求贤歌《短歌行》,喝酒方可忘忧: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还有号醉翁的欧阳修,被贬滁州,在《醉翁亭记》里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别滁》里说:“花光浓烂柳轻明,酬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欧阳修还有很多关于酒的诗。

    苏东坡很出名的《水调歌头》,一开始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干活累了“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烦心了“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世事无常中,唯有喝酒方解愁。

    男人喝,女人也喝。像李清照,就类似于“酒鬼”了:“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

    还有许许多多文人骚客在酒中寄情。普通百姓没有文采在酒中寄语,但爱喝酒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了。

    而一开始,“酒”的出台并不是给老百姓喝的。周王朝时,创建了各种各样的礼仪,其中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天帝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享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列祖列宗,并且禁止“群饮”“崇饮”,也就是说只有祭祀才能饮酒,而且决不能喝醉。

    在那时,就出现了“曲水流觞”的传统习俗:夏历三月的上巳日,是轩辕皇帝的生日,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坐在河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取杯饮酒,意为除去灾祸。

    “曲水流觞”既是娱乐,又是人们祈福免灾的习俗。

    后来周穆王撤销了禁酒命令。于是,具有浓厚西周特色的酒文化开始兴盛起来,而且出现了行酒令。

    到了东周,各诸侯出现了自己的酒文化礼仪。

    到了汉代,酒文化盛行。调和人伦和祭祀神灵、祖先是汉代酒文化的基本功能,以乐为本是汉人酒文化的精神内核。

    东汉未年,酒文化从以乐为本向以悲为怀的转变。

    到了晋代,贵族、会稽内使王羲之和亲朋谢安等军政高官,在兰亭修禊祭祀仪式之后,举行了饮酒赋诗的“曲水流觞”活动——大家在兰亭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觞在谁的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并饮酒。王羲之将大家的诗集起来,用蚕茧纸,鼠须笔,挥毫作序,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王羲之也因之被人尊为“书圣”。曲水流觞这一儒风雅俗,就流传了下来。

    不仅如此,还东传到了朝鲜半岛和日本,那时无论朝鲜半岛还是日本,凡是“曲水流觞”,作的都是汉诗,五言或七言诗。

    可惜,曲水流觞后来在中国失落了,反而被日本奉为最宝贵的文化财产,叫“曲水宴”,专门喝酒赋诗的宴会。

    日本曲水宴

    在日本小说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源氏物语》这部小说里,就提到祓禊节——日本平安时代极其隆重的节日,里面描写了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

    不管怎么说,魏晋南北朝时“曲水流觞”的习俗,把酒道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到了唐朝,那是中国酒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唐代酒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辉煌璀璨,出现了“酒催诗兴”这么浪漫的事情。

    “酒催诗兴”是唐朝文化最凝练最高度的体现,李白、杜甫等就是代表性人物。这时酒就从物质层面上升到了精神层面。

    酒文化在唐诗中酝酿充分,品醇味久。因此,唐朝酒肆日益增多,酒令战风行。

    从此,酒文化融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到了清朝,李毓秀的《弟子规》强调:“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喝酒已经成了常态。

    我国就成了一个诗酒大国,逢喜事要有酒,遇丧事也要有酒,而人生大事,莫过于生死。

    有志者喝,有情者喝,失意者喝,得意者喝,结婚喝,离婚也喝……总之,人生百态尽在酒中。

    或许就如李白所说:“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酒妙吗?妙吧!找个时间,找个地方,约上伙伴,不妨慢慢斟酌。

    PS.今晚下班回到家,看到书桌面上抄有一张“饭局敬酒歌”,一问,是会哥从抖音那里抄下来的,我大笑——会哥不善言辞,现在学习这个,看来,会哥是要准备步入社会了。你看!

    敬老人你就说:酒是福,就是寿,喝了吉祥又长寿;

    敬同事你就说:喝酒吃菜,青春常在;吃菜喝酒,越喝越有;

    敬客户你就说:酒杯一抬,升官发财,酒杯一拿,事业发达;

    敬领导你就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家吃喝好,全靠你领导;

    敬朋友你就说:朋友一起,皆大欢喜,喝酒一定要见底。

    改天,我要跟会哥碰一杯,看看他会敬我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酒之妙——读《浮生六记》所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ei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