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雨滴mfm
可能都来自于小镇,可能经历过类似的艰辛。我看过两遍《皮囊》,每次都是泪眼盈盈,真实的体会到了深深地刺痛。
文中残疾的父亲,从一个顶梁柱的一家之主慢慢演变成“大粒子”,这期中的心理历程又夹杂着多少辛酸。这让我想起我父亲患眼疾时的情景。
我父亲在2000年感觉眼前模糊,视力急剧下降为0.2,经确诊为——眼底黄斑变性。而且医生直接就说在当时的医疗水平还没有有效解决方案,视力无法恢复,吃药也只可能维持视力不再下降。这相当于给父亲的眼疾宣判了死刑。
这在父亲犹如晴天霹雳。况且我母亲在父亲之前就患有眼底动脉硬化眼底出血。老两口都是眼疾,年龄都刚刚五十岁。当时我们大家都很悲观。父亲和母亲在家没事,想起眼病,就相对流泪。而眼病就怕整天哭哭啼啼的,对病情有害无利。
那段时间,是我们家最艰难阴暗的时期。我们每一个人说话都很小心翼翼,都是经过大脑想好了以后才说的,生怕触及父亲的隐痛。那时几乎每个人都身心疲惫。
经过时间漫长的磨砺,父亲终于接受了现实。眼睛虽然模糊,但生活能自理。从此开始安逸的生活了。我们也都收起紧绷的心,重重的松了一口气。
现实有时就是这样,在没有完全认清之前,总会把自己的情绪扩大化。我们究竟在意的是什么呢?是我们的自尊?还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我们之所以迟迟不肯面对现实,是太在意自己“这身皮囊”了呢?还是我们切割不舍的亲情?
“天才文展”,这样的命名真的就是一个讽刺。小镇中的天才,而在大城市中就找不到自我。过分的自信反而更容易自卑。文展走了两个极端。我忽然间好想用“井底之蛙”来形容他,能自信的掌控小天地,却没有料想到外面世界的复杂与宽广。在得不到别人认可的时候,自己也迷失了自己。他把这一切都偏激的归结为生养他的小镇的粗俗。他努力的想逃离小镇,最终却还是被小镇收容。
厚朴,可以说完全是家庭启蒙教育的失败。厚朴的父亲对外界媒体的片面吸收,误导了厚朴不成熟的心智,最终导致厚朴的悲剧收场。用尽全力奔赴的梦想却不和自身所具备的条件相联系。现实与梦想的距离,是需要你付出辛苦努力去攀爬的。而不是坐在那里只做所谓的激情澎湃的狂热幻想。青春只拥有一次,它是经不起挥霍的。挥霍完了就没了。什么样的青春值得我们怀念?而什么样的青春又让我们追悔莫及?
在缤纷复杂的社会,人们很容易滋生出各种各样的情愫。然而对自己情绪的把控又是多么的重要。面对自己,面对现实,认真审视自己的内心。我们终究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要在这社会中承担什么样的角色?在犹豫中徘徊,在迷茫中彷徨。但我们最终还是要坚定的回到现实。
重回文中,书中众多人物,我却最服阿太。一个活到九十九岁的神婆,能和鬼神打交道的毕竟不是普通大众。既能舍得,又不看重肉身。这种境界不长寿才怪。
阿太有句话,“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这虽然不是什么名言警句,但这句话还是值得我用以后的日子慢慢揣摩慢慢参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