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然(蛩嘶蝉语)原创
家乡有六岁“剃毛头”的风俗。
老家很重视“剃毛头”,日子多选在春节后的农历二月二。二月二“龙抬头”,故又称“剃龙头”。
先将准备好的一块红布,平整铺在堂屋门内晒阳处地上,放置好烟雾缭绕的香案香炉,红色剪刀放于左,彩带放于右。周围数十双眼睛围拢来,目不转睛齐齐盯着,眼角眉梢处镶嵌着默默祝福的笑意。
这一刻,屋里异常宁静。孩子好奇而紧张的“端坐”在凳上,一对“骨碌碌”的大眼睛转动着,内心充满了躁动与不安。稍后,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燃放,由孩子舅舅执剪,完成“剃毛头”的最精彩程序。
舅舅剪剃时,左手扶头,右手持剃刀,谨慎而一丝不苟的,一行挨一行剃去毛发。边剃嘴里边念念有词,或言:“剪去三千烦恼丝,从此人生再无忧!”,或言:“顺利剃头开财路,从而无病也无晦。”,或言:“今日剃发,锦上添花,剪刀一响,岁岁平安。”……
大家欢喜地抚弄着发出青光的滑溜溜的头,簇拥至桌旁吃酒席去。
且若舅舅富裕,多会送剃头小孩一副银手镯,以示美好祝福。
受宠男孩,“剃毛头”时,脑后会留一根细长马尾辫。
古时,重男轻女思想严重,认为女孩好养,脑后留根细麻尾辫,实是把男孩当女孩养,寓意孩子能健康平安成长。留“马尾辫”风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这根马尾辫,又俗称“奶奶拽”,或“拽子”。
后脑勺留一撮长长马尾辫,极易被同伴戏弄,揪小辫。我就目睹过不少这样的“闹剧”。
男孩剃掉马尾辫,也很讲究。剃马尾辫,须满十二岁后进行。
农村里,夏天剃头,多在门前人群聚集的浓密树荫下。被剃者,脖颈处围块已用经年的旧剃头布,端坐于木凳上,任由剃头匠在顶上“加工”。此时,人们的戏笑说闹声,此起彼落的蝉鸣,伴着刮来的一阵阵微风,令人甚为惬意。而老头眯眼仰躺在长木凳上刮胡子,更是种美妙的享受!
春节前,都要理个发,精精神神过大年的。淮安民间有:“有钱无钱,剃头过年”之说。
春节前几天,理发匠挨家挨户的上门理发,顺便收齐一年的理发钱。有手头拮据的,也可以粮食来抵。
正月不理发的,正月理发不吉利,死舅舅。现在倒没那么多讲究了,头发长,嫌不好看了,年轻人照旧去剪,而不会顾及一些旧风俗。
过去,理发店门联多贴:“虽是毫发技艺,却是顶上功夫”;或:“创人间头等事业,理世上不平东西”;或:“每求新面从头起,长喜春风顶上来”;亦或:“手中施巧计,头上逞奇能”,简直不胜枚举!
小银爷是庄上老理发匠。(注:爷在我老家相当于父亲的称呼)
他手艺精湛,凭这门理发手艺走遍四乡八村。可有一样不好:好喝酒。
而且,他每喝必醉,醉后,必耍酒疯!
这样,小银妈就倒了霉。
时常,小银爷耍酒疯,无处,亦无人可发时,就发泄到小银妈头上。
挨顿打是必然的。印象中,我曾无数次目睹过这等“闹剧”。
更离奇的一次,是在大年初二,人们正走家串户拜年,小银家草房顶忽然窜起滚滚浓烟。随着飞舞的火焰疯狂舔噬掉干燥的屋顶稻草,慌乱的人们也纷纷从四面八方拥来救援。
小银爷,却一滩醉泥般蜷缩在熊熊燃烧的屋里,手上、脸上尽是黑炭样的灰尘。
人们赶紧把他抬出屋外,更多人即刻加入浇水灭火的行列。
这场大火,把小银家整个的全烧毁了,自然也少不了小银爷心爱的理发家当。后来,由大儿子继承了理发手艺,小银爷终日无所事事,就更加落寞的买醉了。
大学暑期,我和大弟及他的同学陈国峰,在省妇女中心干活。妇女中心有一理发培训班。在门口张望的我们,被学员热心拉去“练手”。陈国峰理的发,一边长,一边短,被戏称“鬼子头”,我们简直笑疯!
工作后,我走过许多地方,对于理发,却颇为挑剔苛刻。
规模大的理发店理过,设施新,服务热忱。落座,即送一杯热茶,两个槟榔。喝几口碧螺春,嚼一嚼槟榔,听几首乐曲,惬意!头发便任其慢慢修理。
也去过藏身于陋巷的小理发店,理发师就一人,理发兼送按摩。
此类店,仅十几平,配套亦简陋。揽客凭借收费低廉,技术却一流。
洗剪完头,年轻女技师用手指头,在客人头上脊背,发出清脆的有节奏敲响,一遍遍的走,极好听,特舒服!
而最气愤的一次剪头,是在铁道学院理发。头发剪似锯齿,左边略长,右边却短,见不得人!一气之下,立马换一理发店重剪,费老大劲,方剪出能见人的发型。
另次,在南湖所街,一安徽老板开的理发店里光顾,年底剪发,竟收了平时翻倍的发费,根本不顾念老客的情面,此后就绝不再去!
理发要务求周正。上世纪末,观念尚不够开化,若是理个长发,多半被当小流氓看待,尤其得受老年人数落。相亲就更没戏了。
求职面试也该清爽些,起码让考官顺眼。若发式零乱,必不被录用!
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发式潮流。那时男子流行五五、三七开,分头,平头。而不似现在的板寸,毛寸,碎发,大背头,定位烫,纹理烫。
古人留什么发型呢?
秦汉时期,男子发型比较随便,常披散着。
唐宋时,男子兴带幞头,称“折上巾,软裹”,也叫“乌纱”,俗称“乌纱帽”。
元代男子,只是剃除顶部头发,仅留两鬓和前额一点头发拧成小辫,唤作“髡首辫发”。
明中期又有分化。普通人于脑后挽成三两股的发髻,而读书人与权贵之家,一般又结发髻于头顶,并缠上用以固定的网巾。
清朝的辫子由又细又小,到越留越粗,直至发展为“阴阳头”。
到民国时,又发展为,将辫子全部剪掉。
“阴阳头”在文革批斗时也颇流行。
改革开放后,流行过温州式美容美发。
随着美发业深入发展,理发营销亦达纷呈之势-门店舞蹈,充值优惠,各种营销手段,简直目不暇接!
理发收费也水涨船高,就更别说明星了,科比理一次发得上千美元,光头的科比一年理发费竟要二十万!
普通人剪个头,也要几十块人民币。
而人到中年,华发渐生,且有纷纷往两耳集聚之势。遮无可遮,又不愿染,只好将两侧剃光!
发白,生长却茂盛,最长一星期得清除一遍,农人锄草亦无我勤快!
我索性买了剃刀,自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