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坚持写作想法婚姻育儿
老天给了个好孩子,被我们自己养坏了?

老天给了个好孩子,被我们自己养坏了?

作者: 秋水无霜 | 来源:发表于2019-08-14 15:44 被阅读70次

    儿童心理成长导师课程群里在讨论,对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引导?什么时候应该尊重?什么时候应该逼迫孩子?比如学钢琴,不想练了,是否要逼迫孩子继续练习?学英语,不感兴趣了,是否要继续要求他补课?我觉得孩子天生就是应该对外界充满好奇的,如果突然失去了兴趣,一定是在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好像我家娃,原本对钢琴非常有兴趣。听到楼上弹钢琴,都会跟我说:“妈妈,你听!多好听的声音啊!”然后很陶醉的样子。于是就找了个老师学了半年,结果再不肯学琴了。是真的不喜欢钢琴课吗?也不完全,没事自己还会坐过去,自己试着敲自己喜欢的歌曲。但一说找个老师教他,立马退避三舍。为什么呢?我分析了一下:

    1,学琴没有获得成就感:课程结束,他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作品

    2,练琴让他有挫败感:弹琴变成了任务,有些生硬冰冷,还会遭到批评

    3,让他学琴本只是他兴趣驱动,我并没想一定达到怎样的成就。但可能跟老师的沟通不够明确,学习过程中打消了孩子的积极性。

    当练琴在他心里不是美好的享受,而是必须完成的任务时,他就再感受不到钢琴中流淌的美好了。而一切坚持的本源,最强有力的动力就是兴趣。为此,我想我还需要很久的时间来修复,希望能够找到新的契机,帮他重新找回学习钢琴的渴望。

    所以我认为,当问题出现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判断该不该强迫他们做我们想要让他们做的事,而是应该引导并找出问题所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人和人还是不同的,也有可能有一些东西,孩子就是不喜欢的,那就更不需要逼迫他。每个孩子的进展不同,兴趣不同,擅长不同, 对不同事物产生的兴趣浓度也不同,这很正常,是自然的需求,也是生存的需求。因为这个世界,需要不同的精彩。

    我们常常通过自己的经验,甚至喜好去帮助孩子做取舍的判断,但那只是我们的想法,并不一定是孩子的需求。我们做判断时常常是因为我们觉得那样更好,或者觉得应该那样,但却忘记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还是那句话,虽然我们吃的盐比孩子们过的桥还多,但你敢说你的经验就一定是正确的吗?所谓“更好”或者“应该”大多是从功利性的角度出发的判断,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必须和应该,真正的判断原则应该是适合,适合孩子性格和能力的选择,这才不会让他们感觉到痛苦。

    当我们都不再功利和带有目的性的时候,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有些时候,有些东西不是孩子们不感兴趣,而是因为我们太过用力,而使孩子们失去了兴趣。就好像谈恋爱,强烈的反对会造成彼此更加紧密的结合,强烈的撮合也会遭到同样强烈的反抗。而最终,鞋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

    孩子们对不同事物的兴趣阶段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有早有晚。早一点发展出来的就会被不断的称赞,晚一点发展出来的就会被不断的催促,而正是因为这种催促,可能会使孩子们对此永远失去了兴趣。孩子们就像小苗,该长的时候自然会长,不在于你是不是天天往上拽。揠苗助长的道理我们都懂,却总是在焦虑的时候,控制不住伸出去的手…

    我想说,老天给了我们一个好孩子,是用来保护的,不是用来纠正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老天给了个好孩子,被我们自己养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og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