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闻心
1
读完卡夫卡的《变形记》,心里有种难以名状的伤感和失落。小说描写了格里高尔一觉醒来变成甲壳虫的故事。很显然,一个人不可能一觉醒来变成动物,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又真实的令人感觉一切如在眼前发生。
作者用独特的艺术笔调,用象征、荒诞离奇的表现手法,用夸张地艺术视角,极大地呈现了现实世界的残酷和小人物命运的悲哀。故事虽然是荒诞的,其中的思想与感情确是真实的,它折射出的现实感并不离奇。
像格里高尔这样的人在现实中有很多。他拼命努力,成为最勤劳的职员,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却始终得不到上司的认可,同事的友待。家里的每一个人早已习惯了他的付出,心安理得地享受他用艰辛劳动换来的美好生活。却在他一夜之间变成一只怪物后,惊恐,远离,漠视,厌弃。最后竟因为他成为他们生活的累赘而对他忍无可忍,希望他死去。
而他们也在没人供养之后,一个个变成精神抖擞,能够自食其力的人。这令格里高尔始料未及,原来他们离开他是可以继续活下去的。
格里高尔却一心一意地为家里的每一个成员着想,从不埋怨他们对自己的虐待和无情,他希望自己好起来,好继续为这个家庭付出,好让妹妹报考音乐学院,好继续得到父母的夸奖,妹妹的爱戴。到最后,他绝望地发现自己已经成为家庭的负担后,只好与他的家人一样,希望自己赶紧死掉。
格里高尔很久没有吃任何东西了,他整个人都干瘪了。最后,格里高尔在父母和妹妹的无情排挤中,在巨大的悲哀和绝望中死了。
他死后,家里的生活重新整理,以便更好地继续着。他的父母和妹妹开始了愉快地旅行。一切都过去了。放佛他们从来没有失去过任何亲人。他们不会想到,在这个充满压迫生活艰辛异常的社会里,他们的儿子、她的哥哥为何会在一夜之间变成一只卑微的虫子,也许是因为他太累了,也许是因为他在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的什么。他们也从不试图与他沟通,想方设法去救赎他。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生活,未来会不会比现在过得更好。
2
一个善良的人被扭曲的现实挤压到变形,被冷漠的家人抛弃至死,生命在社会中的虚无和异化,是逝者的悲哀,更是生者的悲哀。
而这样的悲哀,不止在卡夫卡时代,在今天,依旧上演着。
医院有位住院的老太太,七十多岁,肿瘤晚期。唯一的独生女将她送来住院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老人独自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无人照顾,无人探视,医药费也欠了一堆无人支付。医院给她的女儿打电话,对方回答“我管不了啦,也不要了,医院随便处理吧。”此后便一直关机,从此杳无音讯。
老太太在医院病房过生日,身边陪她的只有医护人员。由于医药费欠了太多,医院无奈之下报了警,警察也联系不上她女儿。这位孤苦无依的老太太,于一个寒冷的冬夜在医院的病床离世。医护人员发现时,脸上挂着未干的泪痕。而她唯一的女儿,始终没有出现。
曾经忍受十月怀胎之苦,一度分娩之痛的母亲,曾经含辛茹苦地将她养育成人、无怨无悔为她付出一生的母亲。如今成了她生活不能承受之重,成了她急于摆脱的包袱。
在这个物欲横流、匆匆奔忙的世界,她的女儿或被金钱与私欲蒙蔽了双眼,看不到亲情的可贵。或只顾一路追逐,忘记了来时的路。也许有一天,当她自己年华老去,四肢失能,卧病不起。她会感到生命的珍贵,并忆起母亲带给她儿时的欢愉,成长路上的陪伴。而那时,母亲早已伸手不见。
当一个家庭生活的顶梁柱身患绝症时,家人最初一定会表现出关心和同情,随着他卧床越来越久,家人会变得越来越不耐烦,当最后病人逐渐丧失任何能力,变成他们生活的拖累和负担时,家人会变得越来越厌烦,甚至开始埋怨,当病人成为他们新生活最大的障碍时,他们甚至会为他的消失而高兴,并感到如释重负地解脱。
我们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绝不会一夜之间变成一只虫子,但我们总有一天会老去,或者遭遇天灾人祸的不幸,也许我们会从此卧床不起。
当我们最亲的亲人像对待臭虫一样对待我们时,面对家人的薄情寡义,我们将是何等的悲伤绝望。
喜欢请点赞,支持请关注
我是闻心,爱你么么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