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做事没有恒心,它是任何事情也做不成功的。——牛顿
老年大学放假,我也像一个放假了的孩子东玩玩、西玩玩,今天做点这个,明天做点那个。最近听到一个成长的秘诀:聚焦、专注。【唐】薛易简 《琴诀》:“乃定神绝虑,情意专注,指不虚发,弦不误鸣。”【清】汪辉祖 《双节堂庸训·蕃后·作事须专》:“无论执何艺业,总要精力专注。盖专一有成,二三鲜效。”想想自己那么多爱好好像都技艺平平,总停留在初级阶段,究其原因还是认知有问题。
在自己的爱好里每一样都很喜欢,难以取舍,但钢琴好像几天不练就要退回到重新开始的状态,于是每天上午、下午、傍晚都会抽一些时间去练习老师布置的作业,经过几天的练习,今天总算把《灯火里的中国》弹下来了,要弹到好听还要假以时日。其余的爱好依然不舍得放弃,但又没有那么多固定的时间去练习,只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反正也不要成名成家,单单坐下来气定神闲地写一写、画一画、读一读就感到内心非常的丰盈和安定。
抖音的读书直播也成了随性模式,有时间的时候会开播,直播间已经有了一些固定的粉丝,我依然喜欢发几个福袋和红包让直播间变得热闹些。如果周一到周五的某一天开播,便会分享和心理有关的书籍或文章;周末是直播间管理的主场,会朗诵、唱歌也会聊天,福袋红包更是一个接一个的发,大家都很开心。
最近还学会了在购物平台退换货,有些冲动消费有了更好的控制。
在云南研学的第三天就开始感冒咳嗽,直到今天还有些干咳。最近网上有一个很火的词:“身弱之人”,指的是身体虚弱、能量不足,很难在生活中保持精力充沛,一动就累,一应付人际关系就疲惫。有篇文章为身弱之人提供了四个逆风翻盘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1、培养松弛感。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的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不想做”或“过分想做好”,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找到适中的压力点,才能事半功倍。遇事不要太在意别人的评价,不要过度否定、反思自己,多从自己的感受出发。
2、做好课题分离。课题分离是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的核心理论,是要我们学会分辨某种选择的结果最终由谁承担,妄加干涉他人的课题对双方都是不利的。不要妄动别人的“因果”,当你想要替他人解决问题时,你是在消耗自己的能量去承担本不属于自己的责任,请把“不关我事”与“不关你事”默念三遍。
3、学习情绪调节的技巧。不要对休息有负罪感,要适时地放空自己。
4、寻求外部支持系统。不要羞于表达,要学会寻求帮助。
认真读完这篇文章,发现自己并不是“身弱之人”,只是有些咳嗽而已,明天就会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