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的“勾引”

作者: 笔墨曹西西 | 来源:发表于2017-11-03 22:04 被阅读20次
文/曹西西

夜读纳兰性德的《纳兰词》,读到一句: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望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拒霜?

好不独特、瑰丽、灵气、欲拒还迎的一个词。

瞬间便被它所“勾引”住,遂来了兴趣,婉若第一眼窥见梦里人,只看了一眼,便无法忘怀了......

却原来,拒霜即为民间的“芙蓉花”。因其具有冬凋夏茂,仲秋开花,耐寒不落之个性,故得此名。

芙蓉花不仅花姿美艳,色彩媚人,连它背后的点滴故事亦十分销魂。

比如,古人就曾用芙蓉鲜花捣汁为浆,染成丝作为幔帐,名曰“芙蓉帐”。

又,芙蓉花开花时,花姿丰满而色艳,分外妖娆。若将它种植于水岸处,开花时便会呈现一番颇为迷人的波光花影之绝美意境。因此,它又有“照水芙蓉”之称。而那一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的“清水出芙蓉”,更是将它的美深深的印入了世人的心扉。

再者,与别的花截然不同的是,芙蓉花清晨开放时花色为白色或浅红色,到了中午至下午时分便转为深红色——

多像一个女人啊!年轻的时候是白嫩或粉红的,到了轻熟或中年之际,便是深红了。

到底是白嫩和粉红好,还是深红好呢?

有些女人年轻时白嫩粉红得分外诱人,可到了中年之际,便迫不得已的枯萎了去;有些女人则截然相反,年轻时如同一张白纸,青涩又无味,可到了中年之际,反倒格外美艳逼人起来了;少数十分幸运者,则可以由年轻时的粉嫩动人,顺利蜕变成中年时的风韵万千。

将一朵芙蓉花的盛放与女人的成长轨迹相联系起来,实在是相当贴切的。

不过,一朵花的盛放,是自然而然的,它无须努力,生来就具有从清晨美至黄昏的天赋和资本。可女人不同,能否在年轻时美得拧出水来,直至中年乃至暮年之际,依然风韵犹存,甚至有增无减,则要看一个女人自身的努力和修炼了。

它可能需要你拒绝许多看上去很诱人的东西,如懒惰、贪食、放纵、执念、自怜、自哀、自私......就像唐僧去往西天取经一般,需历经九九八一难,要克服人性中最难以克服的那些非常非常美的诱惑和欲念,才能像冬天里的“霜”一般,散发出一种独有的凛冽、清奇之美,使人一见泌心,久久无法忘怀。

所以啊——

人世间,一时的美俯拾即是,长久的美则分外需要一种自制力。

懂拒,方成【霜】。

相关文章

  • 拒霜的“勾引”

    夜读纳兰性德的《纳兰词》,读到一句: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望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 拒霜? 好不独特、瑰丽...

  • 拒霜

    拒霜是花。 偶然查植物,知道了一种叫木芙蓉的小灌木。木芙蓉喜温耐湿,清热解毒,是成都市市花。花有若干别名,曰拒霜、...

  • 原创/《拒霜》

    ———————————————————————————— 我最近很喜欢“进食是对胃的凌迟”这句话的,好像是去年写的...

  • 芙蓉拒霜

    本次作业的塑造还是比较不错的,花朵刻画比较完整,要注意花瓣浓淡变化,花瓣笔肚颜色淡一些,调色可以多一点水分,花瓣的...

  • 🦊拒霜有思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搬运,谢谢。 是给嫦娥的新源梦皮肤拒霜思写的歌词啦!谢谢观看~ 当以情风辞骨辨鹰雉 丹青铺陈暮雪...

  • 读苏轼的霜降诗

    【和陈述古拒霜花】 宋代苏轼 —— 千林扫作一番黄, 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 细思却是最宜霜。 —— ...

  • 两行斜雁碧天长

    读经典,写经典。 裴洪顺书 草书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 纳兰性德 〔清〕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

  • 霜秋拒霜花美诗六首:落尽群花独自芳,红英浑欲拒严霜

    拒霜花美诗六首赏读:秋蕊深红胜菊黄,拒霜却是最宜霜 霜降节气到立冬节气之间,季节进入最美的晚秋。 真正的秋意秋感,...

  • 寻仙

    春水凝霜拒,山岚抚长风。 蓬莱群玉散,瑶上会相逢。

  • 致九月拒霜

    这是第一次,或许是最后一次——给九月芙蓉 晨曦里,你圣洁如云你要做山上的白色帽子在你之下乘凉我就是座永不喷发的活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拒霜的“勾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vyxm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