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霜是花。
偶然查植物,知道了一种叫木芙蓉的小灌木。木芙蓉喜温耐湿,清热解毒,是成都市市花。花有若干别名,曰拒霜、木莲、华木、地芙蓉等。花期在秋天霜降的时候,不畏寒冷,这点与菊花相似。
其名拒霜,大概就是说花性耐寒,不向严霜低头吧。苏东坡有《和陈述古拒霜花》:“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 ”苏轼故意说不知其名来由,由疑惑引出了对木芙蓉性情品格的肯定。千林落木,只有木芙蓉傲然挺立在秋风的肆虐中,兀自芬芳。这样的骨气,最让人钦佩了。诗人托物抒情,赞美有木芙蓉品性的友人。
历代诗人中,有几位都以《拒霜》为题写此花。宋人陈与义这样写:
“拒霜花已吐,吾宇不凄凉。
天地虽肃杀,草木有芬芳。
道人宴坐处,侍女古时妆。
浓露湿丹脸,西风吹绿裳。”
秋天虽然天地一派肃杀之景,但是拒霜花开了,就改变了世界凄凉萧索的模样。诗人在尾联还细细描画了一下花容风姿。红艳艳的花朵,鲜润极了,仿佛露珠刚刚滚过,寒风吹拂,绿叶摇曳,亭亭稳稳地香在风中。延宕开思绪,若有所悟。人生困顿虽多,但是寻常的生命,即使卑微如草木,也能散发自己的芬芳。人生不管怎样,都要有自己的操守。
陆游这样写:
“满庭黄叶舞西风,天地方收肃杀功。
何事独蒙青女力,墙头催放数苞红。”
诗用了对比手法,秋天,满庭黄叶,这是天地威力的证明,是天地对时序变化的昭示。例外的是拒霜花,独得霜女的垂青,寒冷反而让其红花绽放。诗人对原因的追问,应该也是对人之骨性的寻求吧。
金人党怀英这样写:
“林飙振危柯,野露委荒蔓。
孤芳为谁艳,一笑聊自献。”
荒野肃杀之间,拒霜独艳。可惜无人知道也无人欣赏。拒霜只好自己欣赏自己的芳姿。诗借拒霜写孤芳自赏的寂寞与悲哀。“孤芳为谁艳”这种事情,古往今来比比皆是,自赏虽然孤寂,然而,宁可自赏,也应不弃芬芳。芬芳是自性,自己知道就好。
明人申时行这样写:
“群芳摇落后,秋色在林塘。
艳态偏临水,幽姿独拒霜。”
赞美拒霜花在清秋草木摇落之后,独撑秋色的艳态幽姿。拒霜花喜湿,看来多生长在浦塘等水边之地,大概在温暖的地方是常见的野生小灌木。
不过,据《成都记》所载,后蜀国主孟昶喜爱此花,因此在成都让百姓广泛种植,人力所及,为成都赢得“芙蓉城”之称。
东北太寒冷,不得在户外见此花。以后若有入川之行,一定选秋季,好好看看绵延不绝铺天盖地的拒霜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