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一线,绣半生”——辽南刺绣

作者: 湫鱼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09:31 被阅读18次

    辽南刺绣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针一线 / 绣半生 / 抽纱之最 / 落指尖

    一、李银娣生平

    代表作品:《精工绣台布》《七仙女》《床盖》

    李银娣老师出生在刺绣之乡山东潍坊。

    “小时候农村生活困难,最初也谈不上喜不喜欢,只是为了挣钱。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和母亲学习刺绣。时间长了,慢慢的在里面融入了许多情感。”

    1973年,凭借娴熟的刺绣技术和扎实的艺术功底,李银娣老师考入了大连工艺绣品厂。并逐步担任一些重要岗位。

    “年轻的时候出国学习,发现国外家庭摆设的绣台布特别漂亮,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绣个最高档的将来留给女儿。”长2.5米,宽1.8米《精工绣台布》是李银娣最优秀的作品,以抽纱为主,镂空精致,素白的色调更是增添了一抹安静的奢华,被称为“抽纱之最”

    二、辽南刺绣简介

    制作过程:辽南刺绣制作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先用铅笔勾勒创作图案,将尼龙纸或者硫酸纸铺在图案上,然后用手工电笔刺版,用染料在选好的面料上印蓝,最后一针一线地绣制。而绣制用的绷子,也区别于普通绣花的小型工具,由四根粗木条穿插,再用粗麻绳固定套牢,绷子的尺寸则根据作品的大小而定。

    产品形式:主要是有台布、床盖、被套、窗帘、沙发巾、桌布、餐巾、靠垫、抱枕等各种家居布艺用品,还有各种家庭装饰壁画,绣花服装,披肩,围巾,绣花背包和手包等等。

    三、辽南刺绣发展历程

    “辽南刺绣”起源于山东,

    近代"闯关东"的妇女将其带到辽南一带,并在本地发展有一百多年历史。

    辽南刺绣原来是农村家庭工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发展成几个人,几个人一个作坊,后来发展成大连四个区,每个区一个作坊。

    1969年四个区的作坊合并成大连工艺绣品厂。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大连工艺绣品厂发展最好的时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市面上高达90%的刺绣作品是由机器制成,辽南刺绣面临机绣冲击。

    08年经济危机之后,行业不景气,许多从事辽南刺绣的手艺人纷纷离开这一行业。

    辽南刺绣是辽南一带地区民间手艺的形式,承载着2600多年历史的古朴艺术。这个时代跑得太快,愿每一个“一生学一艺”的质朴的手艺人们,都能被这个时代温柔以待。

    文章为原创,收录于《匠心Digger》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芬兰墨轩:太漂亮了!
        湫鱼:@芬兰墨轩 嗯嗯😄
      • 任真:@芬兰墨轩 辽南刺绣。
      • 任真:公众号的排版不适合简书的排版,最好调整一下,改善阅读体验。

        辽南刺绣真是名不虚传。
        湫鱼:@任真 谢谢您~

      本文标题:“一针一线,绣半生”——辽南刺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et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