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我们领导在训斥小弟说:“你们遇事要学会分析跟应对,要多深入了解问题,不要把问题看得太浅显,这样不利于沟通与有效地解决问题。”这话引起我的深思: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快速的看透问题的本质,解决问题,而有些人只能浅显地思考却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问题呢?他们之间的差别在哪呢?又该如何深入地了解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翻阅成甲老师畅销书《好好学习》,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差别就在于思考认知的层次不同。
我们看问题的思考方式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what层面,做什么;第二个层面是how层面,怎么做;第三个层面是why层面,为什么做。
处在三个层次的人,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做事方式呢?
处在第一层次的人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却不会思考怎么做才更好;处在第二层次的人知道很好的方法与措施完成一件事情,却很少思考做这件事情的原因;处在第三层次的人从why出发思考,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去了解问题的本质,寻找更好的方法how,解决问题what。
因此为什么解决同样的问题得到的效果会因人而异,其实都是因为思考的层次不一样。站在why层面的人拥有更犀利的眼光洞察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更全面、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招制敌这个层次的划分就是畅销书《从为什么出发》的作者西蒙·斯涅克提出的黄金思维圈,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思考工具,一个能够帮你透过现象看本质,并能让你抓住本质解决现象的思维方式。
黄金思维圈为什么说通过“ask why”能够深刻的理解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呢?
查理·芒格曾说过:“通过询问自己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就能更好的思考问题,拥有更深刻的洞察力”。
成甲老师说:“思维方式成就一个人,如果想要更好地透过问题的本质,应该积极培养“ask why”的习惯。这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走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圈圈。”
成甲老师把黄金思维圈看成是人生处事的底层思维,他认为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需要黄金思维圈。比如关于借钱
一个家庭起房子需要借五万块钱,一天傍晚吃了晚饭,夫妻俩分头去借钱。到了晚上10左右丈夫回来了,借到了四万。而妻子12多才回来,可是一分钱都没借到,很纳闷。她跟丈夫说:“我说我家起房子需要五万块钱,叫他们借点给我,等我有钱了一定还,可是就是没有人愿意借,真郁闷。”丈夫听后大笑说:“因为你不知道别人为什么愿意借钱给你,你知道我怎么借钱的吗?我说我家里起房子需要需要五万块钱,现在已经借到四万了,你能借一万给我吗?等我家房子起好了摆酒席收到礼金一定马上还你。我让他们知道我在亲戚朋友圈内是有一定的诚信度的,同时让他们知道我有还钱的能力甚至具体的还钱时间。”借还是不借呢
这不是教我们怎么借钱,而是强调利用黄金思维圈思考的重要意义。在比如关于恋爱
我与我女朋友从大学到现在恋爱六年多,异地了三年。各种小吵小闹,不计其数。有时候一闹就是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那真的是各缺所爱,相互伤害。但自从认识了这个黄金思维圈的思考方式,我们之间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都是彼此相爱的,我们从内而外的本质都是想让对方过得更好,过得开心,可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吵架闹别扭?有意义吗?本这个彼此相爱底层架构,每次吵架的时候,我都问自己为什么不能退让?为什么不能主动承认错误(即使没错)?这样我们不会难过郁闷那么久了。有一次我就采取这样的策略:吵架的过后我写反思,并把反思的结果发给她,向她主动承认错误。没想到小气如猫的她也会宽容大量了,也说自己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从那以后这种策略真的屡试不爽。吵架那点破事
利用黄金思维圈让我更好的处理恋爱中吵架的那点破事,其实在工作上也让我进步的更快。
它让我在设计模具时能够深入地了解拿到手的工艺内容;它让我在更改图纸的时候更好的理解审图者的意见,从而不会掉进“因改图而改图”深坑里;它让我明白自己工作上的优缺点,也让我更好的了解他人优秀的正真原因所在,从而不断学习他人的长处。
从“ask why”出发进行思考和表达,让自己快速成长与进步,让自己能够看透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这看起来好像很轻松,很容易,很理所当然。但这真的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事情。这需要我们长期的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坚持培养“ask why”的习惯。毕竟知道不等于做到。
成甲老师说:“如果你培养好“问为什么”的习惯,那么你就拥有了快速成长的秘密武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