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早上好!我们一起来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第二节 一道门
《增支部·伍帝亚经》经中说,有个名叫伍帝亚的外道游方僧问佛陀记说什么?
佛陀回答说:“伍帝亚,我以证智为弟子们说法,为了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 。”
佛陀对弟子们教导佛法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获得这七种利益,每种利益的指向都是一样的,即证悟涅槃,完全止息苦。
听了佛陀的回答,伍帝亚又问佛陀另一个问题:“若尊师乔达摩以证智为弟子们说法,为了清净有情,超越愁、悲,灭除苦、忧,得达如理,现证涅槃,是一切世间皆被引导,或一半,或三分之一呢?”(玛欣德尊者)
伍帝亚在此问是否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受佛陀的教导而证悟涅槃,还是只有其中的一部分。佛陀以沉默作为回答。佛陀并没有回答伍帝亚的问题,因为这取决于有情的见解。伍帝亚的问题关注的是有情,而佛陀的解释所关注的是对究竟法的证智,所以佛陀沉默不答。阿难尊者在想伍帝亚可能猜想佛陀不知道要怎样回答,伍帝亚可能猜想这问题对佛陀来说太深奥了。为了防止这种误会,阿难尊者对伍帝亚说:
“贤友伍帝亚,我将对此给你打个比方,通过譬喻,一些有智之人能了解所说的意思。”
然后阿难尊者给伍帝亚打了一道门的譬喻:“贤友伍帝亚,犹如国王最边远的城市,有坚固的城堡,坚固的城墙、门楼和一道门(ekadvàraü)。那里的门卫是智者,能干、精明,拦阻不认识者,放行认识者。他顺着围绕整座城的道路走,在顺着道路走时没有发现墙的破洞或墙的裂缝,甚至连猫钻出的地方[都没有]。他不会有这样想法:‘有这么多的生物进入或离开此城。’但他会这样想:‘任何粗大的生物进入或离开此城,他们所有都要从这道门进入或离开。’”
“同样地,贤友伍帝亚,如来并不热心于是一切世间皆被引导,或一半,或三分之一,但如来会这样想:‘任何从世间已被引导、被引导或将被引导者,他们所有都要舍离心的染污、使慧羸弱的五盖,于四念处善建立心,如实修习七觉支,这样他们从世间已被引导、被引导或将被引导。’”(A.10.95)
城市的门卫自己并不关心有多少生物进入或离开城市,但他确实知道任何粗大的生物(猫、人、马、象等)只有通过那一道门,才能进入或离开该城。这是唯一的通道,没有其他的道路!同样的,佛陀并不关心有多少人证悟涅槃,但他知道任何有强大巴拉密的人(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要证悟涅槃(使苦完全止息),只有通过这一道门。通过这道门有两个步骤:
1、舍离五盖:如前所述,通过近行定或安止定(初禅)舍离它们。佛陀在《大念处经·法随观》的五盖部分直接地提到舍离它们,而在《身随观》的入出息念、三十二身分、界作意和九墓地等部分则间接地提到通过定力来舍离它们。
2、通过修习四念处来培育七觉支:佛陀在《大念处经·法随观》的七觉支部分直接地提到培育它们,而在每一随观都间接地提到培育它们。
根据阿难尊者的解释,需以两个步骤通过这道门导向涅槃。这是唯一之门,没有其他的门!阿难尊者在这个譬喻中说门卫知道任何粗大的生物要进入或离开城市只有通过那道门,并不意味我们要探讨飞鸟或昆虫是如何进入或离开该城的,它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进出该城。但阿难尊者所给的譬喻是针对有智慧的人,所以我们需要用明智的态度来理解他的譬喻,而不应超越其原意来延伸该譬喻。阿难尊者并没有暗示某些人可以不用舍离五盖和通过修习四念处来培育七觉支就能够证悟涅槃。
在《伍帝亚经》中,佛陀解释他教导弟子佛法的目的是让他们获得七种利益,所有的意思都是指向证悟涅槃,出离世间。根据阿难尊者的解释,只有通过舍离五盖、修习四念处直到七觉支被培育起来,才能实现七种利益、如实证悟四圣谛、证悟涅槃。根据阿难尊者的意思,没有其他的门,只有这一道门!
任何已解脱、正在解脱或将解脱此世间的人,他们都经由成功地修习四念处而达成解脱。( A V 195)
佛陀在《贡哒离亚经》中说:“贡哒离亚,如何修习四念处,如何多作能圆满七觉支呢?在此,贡哒离亚,比库于身随观身而住……于受随观受而住……于心随观心而住……于法随观法而住,热忱,正知,具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贡哒离亚,如此修习四念处,如此多作能圆满七觉支。”(S.5.187) 在《中部.入出息念经》,佛陀更详细地解释这种修习方法。(M.3.150-151)
在《长部.净信经》和《相应部.那兰达经》中,舍利弗尊者用同样的譬喻来说明过去、未来的诸佛,包括现在的佛陀,皆通过舍离心的染污、使慧羸弱的五盖,于四念处善建立心,如实修习七觉支,从而证悟无上正自觉。佛陀用Sàdhu! Sàdhu! Sàriputtaû来赞同他的观点。佛陀将四念处含括在他所洞见的各种佛世时的「前所未闻法」( S.V.178)。佛陀刚刚成等正觉后曾如此思惟:“四念处是导向觉悟的直接之道。” 此时娑婆主梵天(BrahmāSahampati)自天降到佛前,赞美及认同此思惟( S.V.167)。10
《杂阿含》经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所说一切法,一切法者,谓四念处,是名正说。(《杂阿含》633)
现在我们正走在这导向觉悟的直接之道上,愿大家能够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真正在解脱道上直了成佛!
《达摩大师悟性论》若人欲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经云:五蕴窟宅,是名禅院。内照开解,即大乘门,可不明哉?不忆一切法,乃名禅定。若了此言者,行住坐卧皆是禅定。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那今天主要讲的就是这一道门,各种经文对这一道门的阐释。我们一起来回向: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上涅槃道。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