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5日北京时间18时,在我国距离赤道最近的航天发射场海南文昌,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也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这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任务,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1次飞行。
1992年9月21,我国确定了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代号“921工程”。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并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三步走”战略已走完前“两步”,可以说这里面的每一小步都走得脚踏实地,每一次发射任务都完成得不折不扣。
每一小步都走得脚踏实地,每一次发射任务都完成得不折不扣。自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实验飞船发射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先后组织实施16次重大飞行任务,全部取得成功。“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一步载人飞船阶段和第二步空间实验室阶段已圆满完成。现在,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首飞成功,“一箭双雕”,正式开启了我国空间站时代的大幕。届时航天员和科学家在太空的实验活动将会实现经常化,为中国和平利用太空和开发太空资源打下坚实基础。
五十年前,长征一号火箭将“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使我国成为继美、苏、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也揭开了中国航天活动的序幕。从那时起,“长征”这个曾经挽救了中国革命的名字,有了第二层含义——中国火箭的代名词。
航天界有句老话:运载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运载能力的大小,决定着空间应用水平的高低。在运载火箭的世界里,身材越“胖”,个头越大,运载能力就越强。在新世纪,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欧洲的“阿丽亚娜5”,都是出了名的“大胖子”。
长征五号与同时期世界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高度为57米,大约有20层楼高,重600多吨,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液体火箭,是名副其实的“大火箭”。由于体型宽大,外形上确实比其他系列的小伙伴肥硕得多,于是长征五号被大家亲切地唤作“胖五”。
航天探索并非一片坦途。长征五号火箭于2016年11月3日首次发射取得成功,但在2017年7月2日第二次发射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而遭失利。这次失败带来的失落情绪弥漫,科研人员卧薪尝胆,历经两年多的艰苦攻关、连续奋战,进行了大量地面试验,终于圆满解决了第二发失利故障归零和完成第三发火箭的各项准备工作。2019年年底,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点火升空,约33分钟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被称为“胖五”的中国“最强火箭”长征五号王者归来,重新鼓舞了航天人自强拼搏的士气。
长征五号B与长征五号同属于一个火箭“家族”。长征五号B与长征五号同属于一个火箭“家族”,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系列火箭。与它的“兄弟”一样,长征五号B则被大家亲切地称作“胖五B”。不过两兄弟毕竟不是“双胞胎”,它们有各自的“特质”与“绝活”。长征五号B全长53.7米,比基本型的长征五号(全长57米)短了数米,是个“矮胖子”,主要原因在于它移除了“芯二级”推进器,变成了“一级半”构型;但是长征五号B拥有一个巨大的整流罩,显然是为搭载“大家伙”准备的,就具体任务而言,这个巨大的整流罩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用来保护天宫空间站的核心舱。
长征五号火箭一般用于发射高轨道的大型卫星和各种深空探测器,例如实践二十号卫星、嫦娥五号、火星探测器。
长征五号B火箭主要用来发射近地轨道的大型卫星和宇宙飞船,例如载人空间站的核心舱和实验舱等。
长征五号B火箭的近地轨道(LEO)运载能力大于22吨,使得它从长征系列火箭家族中脱颖而出,成为载人空间站建设的“专属列车”,它可以将接近于3个“天宫一号”重量的空间站舱段送入太空。
长征系列新一代运载火箭。“大鹏一日随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会迈得更大更远。当科技与梦想交融,“长征”火箭搭起通向太空的“天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浩瀚星空的向往将伴随着金色火焰升腾而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朦胧未知的事物总能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人类不会停止对未知世界和广袤宇宙的探索,认识宇宙与认识人类自身一直是人类科学与人文精神的永恒命题。人生有涯、宇宙无限,对天文学与航天工程而言,每一次的研究、观测与探索往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如果错过了最佳的研究、观测和探索时机,那么很可能要耽误几十甚至上百年。
例如,美国宇航局于2006年1月19日发射了“新视野号”冥王星探测器,经过近10年的飞行,行程约50亿千米,在2015年7月14日成功地从距冥王星12500千米处飞掠,成为人类首颗造访冥王星的探测器。冥王星是一颗处于太阳系边缘的小天体,它围绕太阳运行一圈需要247.68个地球年。自人类发现冥王星以来,它才转了三分之一圈。如果“新视野”不是在2005年如期出发去造访冥王星,那么下次合适的观测期则要等到二十三世纪。
这正是发展空间技术需要未雨绸缪、只争朝夕的重要原因。它带动的绝不仅仅是基础理论的进步,还对很多重要的应用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些应用技术最终将惠及民用,进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