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6059/a3d6d0447dd3b3a5.jpg)
你是我的孩子——这是爱的唯一理由
笑儒快九岁了,是个健康快活的小伙子。
从他很小的时候到现在,每次生病我都不敢告诉我的母亲。
我们和母亲住得不远,步行也就十五分钟,乘公交两站路。自打生下笑儒,我们基本上都是自己照顾,除非实在安排不开了,才让母亲过来帮我照看几个小时。别人问起来,我总爱开玩笑说:我妈都带大一个外孙了(我姐姐的儿子),还嫌不够吗?老给别人家带孙子算怎么回事儿呢!
孩子尤其是小孩子,是很容易生病的,笑儒每次有个头疼脑热,我都尽量瞒着母亲,甚至不惜说谎。细细想来,并非怕她担心,而是怕被她埋怨。
母亲埋怨的碎碎念,是我非常害怕的,从话语到神情,都让我觉得自己做了很大的错事,从而内疚、羞愧——那是我最不愿意碰触到的一种感觉。
且慢!好象我从来没有因为孩子生病而被母亲埋怨过,因为我总是能很好地瞒过她。可是为什么我会有这么根深蒂固的印象呢?
仔细回想,应该是因为我外甥的缘故。外甥小的时候,有很多时间是我母亲在照顾,母亲总是很小心地不让他生病。而我姐是个大大咧咧的人,当外甥回到他们自己家里,生病就比较多。
于是,我常常听到母亲埋怨,说孩子在她手里好好的,到了我姐手里三天两头儿闹毛病。埋怨的内容,最开始是孩子生病,后来随着外甥渐渐长大,又引申到他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成绩方面。
所以,印象中我始终认为:如果没能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好,就是失职,就会受到母亲的埋怨。
有心理学家说:出生的次序对儿童人格的发展有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作为家里行二也是最小的我,为什么从小比姐姐更乖巧听话吧。可是,由此所获得的关注和爱,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上的,起码我的潜意识中是这样。
所以我害怕惹父母生气,尤其害怕被母亲埋怨。母亲是很要强的女人,对我的父亲抱怨了近乎一辈子,直到现在。
这或许才是为什么我一直自己照顾孩子的深层原因吧?
最近经常读到一个词:原生家庭。
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从而把这种影响带到自己的新生家庭里来。我们小时候受到过怎样的对待,后来就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便明知有的做法是错误的。
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写字的时候我总是很使劲儿,又不愿意用母亲给我准备的垫板,那时的作业本纸很薄,往往把本子除第一页外以下的一连几页纸都给印上深深的印迹,为这母亲要打我,幸亏被她的同事们拉住了。
童年的很多事都印象模糊了,唯独这件我记得清清楚楚。成年后每当我回想此事,觉得不过就是作业本不够美观整洁,也犯不着要打孩子啊!
可是,每当我看到笑儒的作业比较脏乱,就会心头一股无名火起,虽不至于动手打他,吼他几句那是一定的,我几乎做不到心平气和地让他改正。
直到某一天,我突然发觉:笑儒一旦生病,我就百般地瞒着母亲,这种行为有多么不正常!作为一个生病孩子的妈妈,这个时候不正是需要帮助和安慰的吗?而这种帮助和安慰,或许可以来自其他人,我却从来不认为会来自我的母亲!
仿佛一切回到童年,孩子生病便是我做的错事……
我就这样浑然不觉地走到了今天。
反思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笑儒做了错事后已经知错,我却仍然忍不住去指摘、去批评,那不正是用语言和行动暗示他:犯错误是不被允许的,要获得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吗?
天知道,这些年我有多少行为和语言里充斥着这样的暗示……
难道,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获得父母无条件的接纳与爱吗?
想明白了这一点,我的心情既难过又沉重,同时,也感到一丝庆幸。
无条件的接纳与爱!虽然,我还不能做得很完美——早期没有习得的能力,需要后期的训练,但是,朝闻道,夕死可矣!
而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让我重新慢慢地审视自己、剖析自己,获得了人生的第二次成长。
由此,我心生感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