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品香书屋诚善者美文美德遇见最美的文字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谈鲁迅的讽刺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谈鲁迅的讽刺

作者: 陪读爸爸 | 来源:发表于2022-06-24 10:01 被阅读0次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谈鲁迅的讽刺

    声明: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①谈鲁迅先生的文笔,大多数人要提到他的讽刺手法。如大家所看到的,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绝大部分是非常明显、浅显的,有少部分则比较微妙、深奥的。《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的第一段:“……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中的“标致”就是隐晦讽刺的例子。

            ②第一段写的是鲁迅初到日本,对清国同学的第一印象。很多人,没读懂这个地方,匆匆就跳过去了,认为这就是很普通的一个外貌描写。殊不知,鲁迅却是开篇就嘲讽了清国同学。

            ③要读懂这个讽刺,首先要读懂全文的布局。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情感线索,是对恩师——藤野先生的怀念;暗线是自己志向的变化——弃医从文。鲁迅在电影事件后写有这么一句话“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个“意见”就是指他原本希望学医救中国人的志向。他的志向发生变化,清国同学甚至大部分中国人的精神堕落是根本原因。所以,读者要读明白这个地方,才能理解他讽刺的源头。

            ④要读懂这个讽刺,其次要懂鲁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1904年,清朝末年,社会腐败动荡,民不聊生。鲁迅先生怀着巨大的梦想,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改变这个国家而贡献一份医学力量。国家处于生死危急之际,作为读书人,离乡背井来他国求学,理当奋发图强、求得一技之长回国报效。岂知在日本的清国同学不争气,甚至是堕落,鲁迅看在眼里,恨在心里,他由此认清一个现实——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个事实是在文中的后半部写出来的,读者只有读懂鲁迅这个情绪的积累,才能理解他讽刺的情感背景。

            ⑤《藤野先生》这个“标致”初看以为是赞留学生的光鲜亮丽,实则表达了鲁迅对他们的厌恶与憎恨。这个隐晦的讽刺需要我们通读全文、理解全文才能明白。这也告诉了我们一个读书方法:读名家大作,需要细读才能品出味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 谈鲁迅的讽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yv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