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途中,随地可见一片片,一串串,一丛丛中飘舞的彩色小旗一一后来经导游解释才知道这是写着藏文佛语的经幡。而经幡的意义在于,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经幡作为福运升腾的象征物每年都要换新。换新的日子不能随意选择,它是根据藏族历算,选择在藏历新年初一过后某一个良辰吉日。这一天早上,全院的人都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楼顶上,举行一次隆重而欢乐的插经幡仪式,藏语里这个仪式称为“托随”,意为祭神祈福仪式。我听完后,从心底尊重藏民对这种古老仪式的庄重与虔敬一一或成圈围合或向中间聚拢渐渐成锥塔形,也有成串的连成片从公路上方向两旁延伸,两头系在可以系绳子的电杆或石柱木桩之上。
当车从两个凑近的山头或两个高坡间的公路上穿过时,头顶上常有五彩的经幡随风飘摇,只听风声猎猎不绝于声。我们伸长脖去努力去辩别上面虬结的文字,想从上面找到一些汉文的踪迹一一那些让我依赖又亲切的文字,一定会带给我些许惊喜和慰藉吧!然而,于我来说,迎面入眼的全是“天书”。在这里,我成了文盲,只能像女儿欣赏彩旗那样从美的角度出发,怀着不解欣赏那些方形、角形、条形的,被有秩序有规律地固定在绳索、族幢、树枝和山头之间的五色幡旗。它们在宽广的天地间摇曳生姿,被风用自己的语言一遍遍诵读。
来自网络又一个峰回路转后,我们已置身于一片紫色的花海里,乘车欣赏,对花朵品种的判断只能凭经验去猜测,而常见的这样大范围种植的除了薰衣草便是鼠尾草了吧?
果然,当白色的假墙,镂空的饰窗映入眼帘时,“薰衣草庄园”几个大字一并入眼,它们和风车、凉厅,栈道等一起构成的组合,俨然成了近年常见的旅游农庄的复制品。
导游适时地教了我们一句”扎西德勒”,并带我们重复两遍后,车已随路沉入山谷一处村落的广场里。
一下车,便有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卓玛笑容可掬的迎上来。她首先来了一“扎西德勒”,早有准备的我们异口同声趁热回应“扎西德勒!”
她满眼笑意却故作严肃地“审”问我们:“老实交代!培训过了,是不是?”
她话音未落地,我已经满腹狐疑。如果没有她的藏味服饰提示着她所属的民族,我是绝对想不到她是个生于斯长于斯的女人,本来她的相貌气质举止神态都已经够让我怀疑了,如今这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更是让我惊诧不已。她的容貌行止与汉语水准与我印象中的藏区女子大相径庭,俨然一位闯荡大都市的练达丽人,我甚至在心里怀疑她是冒牌的。
她给我们作了简单自我介绍(叫xx卓玛),又和看上去早已相熟的川妹子说了几句我们不懂的话后,两人咯咯笑了一阵,再由卓玛引我们去参观她家的民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