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经幡、云杉林海;
骑马、射箭、举杯相庆;
牛羊、骏马、飞鸟、旭日初升;
错落有致的藏族民居,梯田分布,如同驻扎在草原上的军营;
等差排列的云杉、松树,本以为是人为栽种,却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如同专业足球场般规整的草地,却并没有人专门管理······忍不住大叫一声:好一派塞外江南风光!
早上起来,打开窗户,“瑞士”的美景就在眼前——
烟雾缭绕的森林、山体,如同传说中的蓬莱岛;
绿油油的青稞田,安静地躺在篱笆里面,吸收着日月精华;
成群的马匹、牛羊在草地上吃草,时不时抬起头看向远方······美,太美!看到这样的景,昨天两次超越极限的痛苦没白忍。
这样的美景,怎能少了观景台;跟队友拍照片的时候,一群自驾游的阿姨叔叔们围了上来,拉着我们就拍照。一路上这样的情况很多,我们早已习以为常,只是,最后一位阿姨的话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你们从哪骑过来的?”
“我们是成都,这位‘大神’是上海骑过来的!”早已烂熟于心的标准化问答。
“啊,那么远一路骑过来的?”
“对呀。”依旧没有任何改变的回话。
“一会儿这么陡的这座色季拉山,你们就这样骑上去?”
“恩。”看着被茂密树木遮挡住的道路,我们点着头,心里却不停嘀咕:眼前的这座山很陡吗?不要呀~~
“你今年多大了?”一位阿姨突然问道。
“93、哦94年的。”一时没反应过来。
“啊,比我儿子还小!来来来,我单独跟你照一张,回家让我孩子好好看看,省得他整天打游戏、无所事事。”
阿姨说着便抱住了我的胳膊,而我心里默默地想着,若是刚成年的小飞和小强在这儿,这位阿姨会不会惊讶到下巴掉下来?
拍好照就要出发,冲和老范突然想要去骑马了。阿哲陪着他们,负责给两位“白马王子”拍照;而我,则去追赶没停下来歇息的段哥。
慢慢爬山,一位叔叔又给来了一张特写,昂着头、咧着嘴伸出大拇指,必须要帅帅的~~欧耶!
爬山转弯,抬头看,猛然突然发现护山墙上有好大一块空白地。急急忙忙放下车子,拿着签字笔冲了过去——
自从在怒江写了《怒江赞》后,一直想要满足一下虚荣心,把它留在川藏线上;
但时运不济,要么是没有签字笔,要么是旅店墙上被涂鸦满了,没有地方可写······而今,终于了却这一心愿。
写完之后遇到返程的军车队,而骑完马的三人也赶了上来。四人单排行驶,这坡,确实有点陡。
遇到段哥时,他正在休息。看我们过来,他指着半山腰的几簇深红的花儿说:“刚刚我想上去摘那几朵花,看着没多远,我却找了好久没找到,结果竟然是我跑偏了,难怪在山林里容易迷路,根本就分不清楚四周有什么不同。”
或许,这就是传说中的“身在此山中”吧。
见名为“林海”的观景台,在最前方开路的超哥一扭车头就拐了进去,不曾想竟然要收费,还30一人!印象中第一个收费的观景台,算了算了,我们到山顶了再欣赏美景吧。
四个人慢悠悠骑,竟然很快就追上了先出发的众多骑友们;今天在翻色季拉山的骑士,也就这十几位了。也难怪自驾游的人们,看到骑行的我们那么激动。越靠近目的地,坚持骑的人越少。
在盘山路上爬行,四周是几百甚至上千年的古树,庄严肃穆的感觉,也是非凡。
转山似地又到一观景台,如果有视线好的话就可以看到真正壮观的林海甚至是南迦巴瓦雪山。可惜我们运气不好——
半山腰的云雾,大到四、五米外不可见!一辆辆汽车把雾灯、尾灯、大灯都打开;骑车的我们也不敢怠慢,毕竟车多路窄,左手边便是万丈悬崖,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拿出手电筒、打开尾灯,一字排开,前进!
又到中午,山上的温度依旧很低;天上的乌云,似乎又在酝酿着“大动作”;而众人的腹内,早已空空如也。
进一大型观景台,本来要收费的,不过守门大爷看天冷,而我们又是骑行,且只是想买包泡面,便放我们进去了。在小卖铺狭窄的屋内吃好面,暖了身子,抖擞精神,go go go。
爬山途中,段哥说:“再下雨就没干的衣服了!”说完雨便下了,还好只是一阵儿。
超哥接道:“要是再下雨老子就要去找龙王‘谈谈话’了!”
这一谈话不要紧,快到垭口的时候,眼看着云雾散去,美景现身,还没拍两张照片呢,“龙王”就来了。
“龙王”可能感觉自己被轻视了,他老人家这次带来的不是雨,而是大雪、是冰雹,而且还有“风婆婆”在旁边“鼓劲加油”,帮着龙王“为非作歹”!
唉,这一群骑车的孩子,命苦呀。
雪在下,风在吼,色季拉山垭口是真的冷!众人不敢多做停留,急急忙忙拍完照片,拿出雨衣便开始全速下山 。
可下山还没两分钟,就又停了下来;手脚冰凉,根本握不住车把呀!打开驮包,再往身上套衣服。
爬山很辛苦,本以为下山时就是享受了,可惜“现实骨感”,下山路,也是折磨人——
32公里,海拔直降1710米,若胆够大,不捏刹车时速六十公里没问题,听起来很美;
但是,路的质量太让人恼火,说是好路吧,它时不时来一段搓板、石子路;说是烂路吧,放眼望去,倒也是一马平川;
下狠心平均速度35千米每小时,然后颠簸地“哇哇”大叫,蛋疼了,是真“蛋疼”呀!真不知道以40时速、没穿骑行服的超哥,是什么感受。
一路下山,在很多急弯处有随风飘展的经幡飞;据说,这些有经幡的地方,都发生过意外,它们是家属扯上,为遇难者安魂用的。
路上碰到一对上海来的老夫妻,花白的头发、迟缓的动作、沟壑般的皱纹······都表明他们是爷爷奶奶辈的——
两位老人先飞到拉萨,在拉萨雇了一藏族司机,带着他们游西藏;
现在他们要去色季拉山,想到山上的大风、冰雹,也真为他们担心;
不过,也因他们而感动:生命不止,活力不减,尤其是身边还有自己最爱的,也爱自己的人。多么,幸福。
告别老人,又在看似好路实则“暗坑涌动”的路上“哇哇”叫到到林芝。
约莫一个小时前,套四件衣服还被冻得手脚冰凉;这会儿,天热的人都汗流浃背!春夏秋冬,一天就过完了,人品好的话还是两次。
不说了,说多了,都是眼泪。
出林芝见在修的高速公路,青龙、小飞说——
八一到工布江达那段告诉公路刚修好,还未通车,但自行车可以走。
哈哈,自行车上高速,还是有点小期待滴~~
回到当下。
海拔低了,车辆以指数爆炸型的速度增长起来;一阵“旋风”刮过,又一嘴巴的灰。而天又太热,不想完全用魔术头巾遮住口鼻,那样会喘不过气来。
世间事,总是难于两全其美呀;守住心,尽全力,莫强求。
呼哧呼哧到八一,老岩说:八一是西藏第三大城市,怕我们迷路,他来接我们。在县城边缘左等右等半个小时,不见老岩身影,打电话也没人接,急得五个人直跺脚。
“不等了,我们自己去找。”超哥一声令下,五人立马起航。
在找旅店的路上,竟然看到了中国银行!要知道,川藏线可是邮局、农行的“地盘”呀,竟然有中行,也不愧是西藏第三大城市呀!
这可使我高兴坏了,因为我只有中行卡······跨行又跨地区,手续费还是有点贵。有骑行打算的小伙伴们千万别学我,办张农行卡这样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到旅店后才知道,接我们的老岩迷路了!找不到路的他只好原路返回客栈,唉,大城市也有大城市的劣势呀。哪像先前的县城,从南到北一条街,可以从这头看到那头,想迷路都难。
傍晚时分,大伯打来电话:爷爷生病了!心里又跟堵了一堵墙一样。跟爷爷通了电话,祝老人家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本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