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征收集体土地的过程中,征地范围常常会涉及到一些自留地或自留山,对于这样的土地性质,因其与我们通常所讲的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有一定的区别,那么,作为被征地的农民,应该达到多少征地补偿才算符合法律和政策规定的标准呢?这是我们每一个拥有自留地的农户所关注的一个问题。今天中师征地拆迁律师将结合实践和现阶段的一些法条对自留地的性质和历史以及自留地的征地补偿进行一个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广大农户。
什么是自留地?
自留地是一个历史概念,其是作为一种集体经济的必要补充。农户可以通过经营自留地,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和劳动时间,生产各种农副产品,满足家庭生活和市场需要,增加收入,活跃农村经济。自留地的数量决定于人均占有耕地的数量。
自留地的历史沿革
1955年11月公布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规定:每人自留地最多不得超过当地人均耕地的5%。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一些地方将自留地收归集体,1960年以后逐步恢复。198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国家农业委员会《关于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的报告》中规定,可因地制宜,适当扩大自留地、饲料地、开荒地的数量,最多不超过当地耕地面积的15%。同时还规定有荒山和荒坡的地方,可划拨适当数量的自留山,以鼓励农民植树造林。在牧区,集体组织可划拨小片自留草场,用于饲养一定数量的自留畜。《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列修正草案》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耕种由集体分配的自留地。自留地一般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七,归社员家庭使用,长期不变。在有柴草和荒坡的地方,还可以根据群众需要和原有习惯,分配给社员适当数量的自留山,由社员经营。自留地划定以后长期不变。社员的自留地和开荒地生产的农产品。
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土地一律采取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家庭承包或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个人原有的自留地全部纳入承包经营的土地范围。
自留地之权属的法律规定
根据《宪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土地管理法》第八条第二款同样规定:“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该法第九条还规定:“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可以依法确定给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有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土地的义务”。
因此,自留地、自留山和自留草场的所有权均属于集体的财产,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出租、转让或买卖,也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农业生产用途。自留地、自留山、自留草场的经营权受国家保护,不得随意侵占。
自留地的征地补偿问题
自留地在产生之初的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缴纳农业税,享受相关的农业优惠政策,但是自我国取消农业税后,其与通常的承包地的界限已经很难区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等同于农村承包地,但是,国家并没有给农户发放专门的自留地使用权证书,因此,关于自留地被征收,能够拿到多少补偿,需要分情况来看;
第一种情况:自留地合并为承包地
征地补偿款主要分为三种,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助费;
安置补偿费、青苗补助费直接给到被征地的农民;
土地补偿费不低于80%的部分属于被征地农民,剩余部分由村集体召开村民会议,决定如何分配;
第二种情况:自留地与承包地相互区分
土地补偿费:归村集体所有;
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助费:归被征地农民所有;
安置补助费:如果得到了安置,就拿不到经济补偿;但是,如果没有获得安置,可以在自由选择是拿补偿还是买保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