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早上过早的时候,爱人买了些李子,足有两三斤之多。每个李子饱满、圆润,比乒乓球稍大,紫色的外皮上还敷了一层白霜,看上去很是诱人。
李子买回来后,我尝了两个,脆,甜,没有一丝酸牙的感觉。如此好的水果,本以为用不了两天就会被我们干掉,没成想,除了我和二毛吃了几个外,其余的就一直搁在了桌子上。直到今天早上,我离家之前,随意瞥了一眼桌上的李子,顺手拿了一个,掂在手上看了看,竟然发现李子已经开始腐烂。挑出已经开始腐烂的李子,最后完好无损的李子居然只剩下两个,我索性把剩下的两个品相还算好的李子都带走,准备路上吃掉。
有人说“浪费是犯罪”,虽是夸张的戏言,却也道出了人们对食物的珍视。我平生见不得浪费,看到好端端的东西糟在手里,便感觉自己像是个罪人。
记得小时候,家里没吃完的饭菜,通常都要用罩子罩上,等下次再吃,有的甚至可能会留到第二天早上再吃。尤其是夏天,隔夜的饭菜便会散发出一种馊味儿。每当此时,母亲就会把馊了的饭菜倒给猪子吃。有时候,母亲也会把没吃完的饭及时做成酒糟,那些即将糟掉的米饭便成了另外一种可口的甜点。总之,不会让食物就那么白白浪费掉。
长大后,我自然是秉承了家里爱惜粮食的优良传统。家里每次做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按量来做,但仍然免不了偶尔会有剩饭剩菜,每每此时,我就会有种负罪感。
这次买的李子烂了不少,心疼得很,责备爱人不珍惜买回来的水果。爱人一脸不屑地说:“我买给二毛吃的,谁知道他不怎么喜欢吃?糟几个算了,以后少买点就是。”即便爱人如此狡辩,我依然心里不舒服,总觉得对不住那些烂掉的李子。它们本可以实现自身的价值,却由于我们的疏忽,而被扔进了垃圾桶,实在是愧对了那些李子,也愧对了果农们的辛勤劳动。
有时候我在学校食堂吃饭,也会看到不少学生把没吃完的食物倒进垃圾桶里。食堂内的墙柱上,“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宣传标语俨然成了一个被忽视的存在。“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倒掉吃不了饭菜,扔掉没来得及吃的水果,看起来不是什么罪不可赦的恶行,却也是诱发奢靡之风的引子。一旦我们把随意的浪费当成了一种习惯,以后再想回到节俭的路上,那就难了。
突然想到,现在有的餐馆、酒店在客人点餐的时候,会善意提醒食客,不要浪费,觉得很温馨。用餐时,任何漠视别人的善意提醒,都是在为自己以后的奢侈浪费埋下伏笔。看似不经意地浪费,实则是对劳动的失敬。纵使食物是自己花钱买回来的,我们也要善待这些食物。不浪费,按量取需,才是我们该有的样子。
烂掉的是李子,疼的是心啊!以后可得注意点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