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出我们民族的精气神

作者: 宁都谢志雄 | 来源:发表于2018-05-31 10:54 被阅读45次

——《诵读的力量》学习体会

      昨晚我们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UDS学校发展项目特聘专家李文华教授主讲的《诵读的力量》,听后大有收获。

      李教授一开始并没有急着跟大家解释什么是诵读?诵读的特点、要求什么的,而是先让我们看了7张师生诵读的照片,并从眼神、手势、精神状态等方面简要地为我们介绍了这些照片,让我们去感受和体会。接下来李教授才为我们正式介绍“诵读”,首先展示了老师们参加诵读后的收获:

      *声音的变化——越来越好听,会用气了,不累嗓子了;

      * 精气神的变化——团队的士气出来了,自豪感,庄严感;

      *在一遍遍的练习中,对作品的理解越来越深刻,表现力越来越强,情感更加丰富,内心更加饱满,有底气;

      * 走上舞台,是对自我的超越,也是压力的释放,感觉很痛快。

      这些收获归结起来就是一个词:“成长”,这是一个看得见的“成长”,因为:

      *我们的目标是:练体力练毅力,练声音练胆量,练出精气神,自信走天下。

      *我们的追求是:让经典浸润我们团队中每一个人的心田,舒展每一个人的生命。

      *我们期待自己:成为一个心怀天下,视野开阔,满怀希望,勇敢而笃行,活出生命价值的人。

      为什么要做经典诵读这件事?李教授谈到几年来在做UDS项目的学校看到:学生在升旗仪式或集会上晕倒;听到年青学生遇到挫折轻生的信息。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原因有二:一是身体缺乏磨练,二是心灵不丰满。独生子女普遍在他人的服务中、在脱离劳动的环境中长大,虽然知道的很多,知识、技能、技艺学了不少,但匮乏的是身体的磨练和精神的滋养。所以遇到一点问题就容易解不开,就会觉得天塌下来了。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党中央号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在努力,提出了核心素养;学校在努力,开展各种各样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能做的就是经典诵读训练。它既能充盈心灵又能积累体力,体强心健才能担当起个人生命和家庭社会的责任。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文化自信不可能凭空产生,要真正拥有这份自信,就必须尽快地丰富我们的头脑和心灵。用什么来丰富?最好的内容就是经典——我们民族的和世界的经典作品。用什么样的办法能让经典落地?落到孩子们的身上?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形式就是诵读。这是被丰富的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是令人鼓舞的事实。确认了诵读的力量后,想行动,怎么办?李教授给了我们一本诵读手册,先了解这本诵读手册,上面有10个训练内容,兼顾了内容和形式,训练方法要有分有合,面对全体。 

      诵读训练的标准解读:

      一、初级标准:字正腔圆,声音响亮,有节奏,有情绪。效果是让人听清楚,听明白。

      二、中级标准:字正腔圆,声音比较立体,节奏有变化,情绪有起伏。效果是让人听着感觉舒服,有一点味道了。

      三、高级标准:字正腔圆,声音立体圆润,节奏变化丰富,情绪饱满有感染力。效果是把人带进作品,让人产生美感和向往。

      要达到“字正腔圆”就要重视“调值表”,李教授用一些具体例子为我们详细讲述了“调值表”的含义:第一声的调值是“55”、第二声的调值是“35”、 第三声的调值是“214”、 第四声的调值是“51”,在朗读和朗诵时就要读准普通话四声的调值,一般非文学作品,如议论文、社论、说明文就用“朗读”;文学作品就用“朗诵”,诗歌不朗诵是出不来诗味的。

      李教授通过十一篇短文,亲自一一示范,详细地说明如何训练“诵读”以及要注意的一些事项。还特别强调群体训练很重要,个体训练更难,有些东西只有在群体中才能更好地激发。

      如举例:训练之一

      领8:我们要牢记雨果的名言——

      女齐:“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

      男齐: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

      合: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比天空更加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最后李教授小结:朗读朗诵最重要的不是技巧是情感,是热情是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有了这个前提,技巧学起来不难;技巧不复杂:气息、节奏;节奏:轻重、高低、快慢、停连,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声断意不断、声断气还连;技巧如何用得准确靠的是理解,理解是表现的前提。在这里李教授再次强调要朗读朗诵好一篇文章,一定要把文章的内容和情感理解清楚、理解透彻,然后再去训练技巧。

      听完李教授的《诵读的力量》,我对诵读有了深入了解,完全颠覆了我过去的观点,过去总以为诵读就是朗读,尽管二者有一字之差,但意思都差不多;尽管我深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却不懂“诵读”作用是如此重大、意义是如此深远,看来我们确实要“活到老学到老”,不然就会成为新的“文盲”而被时代淘汰。今后在课余时间首先要加强自己的诵读训练,把自己练出来,然后再把它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之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让学生爱上诵读,读出自己的精气神、读出我们民族的精气神!

相关文章

  • 读出我们民族的精气神

    ——《诵读的力量》学习体会 昨晚我们迎来了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UDS学校发展项目特聘专家李文华教授主讲的...

  • 茶说(26)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茶道如果不能展现中华民族特有的精气神,就无法彰显中国茶道的魅力。

  • 人生如字

    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这是我们汉字的规矩,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灵魂,我也为这种体现民族精气神的文字热泪盈眶,当我...

  • 怎样用声音,带动你的精气神?

    我们的生命流动,贵在一股精气神,精气神没了,我们生命的能量便没了~ 声音里,正是藏着我们的精气神,早上,迎着黎明,...

  •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中有很多的语言,我们可以读出孤零零的,读出美丽的,读出团结的,读出逍遥自在的。 从秋叶的...

  • 我读懂了爸爸

    我们可以读季节,读出它的千变万化;我们可以读古诗,读出它的思想情感;我们还可以读课文,读出作者的喜乐哀愁…...

  • 颜志勇国画欣赏

    中国古人的大智慧,中华民族文化的精气神!! 中华浩浩五千年,无数圣人先贤、名士豪杰,为我们留下了诸多或慷慨豪迈或智...

  • 你读出了什么?

    从秋叶的飘零中, 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从归雁的行列中, 我们读出了集体的力量; 从冰雪的消融中, 我们读出了春...

  • 猜道

    我们的意识从哪里来?肉身呢?精气神?我们该如何填补自己的精气神?如果把精气神的层次提升一个档次会发生什么?如果是以...

  • 什么是最大的孝顺?

    人活在世上,精气神是第一,精气神饱满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修行,我们做善事,也是为了把自己的精气神提升上来。尤其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出我们民族的精气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xq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