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年,她们的故事

作者: 方予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8-06-11 22:33 被阅读53次

    间隔年,英文Gap year,这个舶来词,想来在十多年前,或许还是一个存在小说里的时髦词,是那些自诩独立的叛逆少年的标签,即高中毕业后,并为马上去读大学,而是选择花一段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对于90后的我们,95后的她们,无论是在高考之后还是在本科毕业,选择去gap一年已经不再稀奇了。

    卢玥:一个选择两度gap的独立少女

    卢玥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兼室友,一个准90后。记得当时大学入学,在寝室里,三个室友,她是唯一一个自己扛着行李来的。那时对于到澳门读大学的同龄人来说,在她身上透着一股独立的韧劲。后来,在开学初某次签到的时候,我发现她的学号竟是比我早一年入学的编号。那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她去年就考取的这所大学,但是因为某种原因她没有去年入学,而是选择了gap一年。那一年,她去了意大利和澳洲,分别呆了一段时间,她的意大利语就是间隔年的时候学的。相对我的诧异,她则轻描淡写的回答,“我不想马上读大学。” 她的洒脱与孤傲是最真实的诠释了我们在高考语文中背过默过的名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大学四年,她是学院里特立独行,有个性的学霸。在课堂上当面怼老师,但这依然不妨碍她在学科作业中拿到全A。目标明确,她所参加的每一项课外活动,从辩论队的最佳辩手到记者团,组队参加商赛,48小时拍摄比赛等等。这一切似乎都是为了她的梦想做铺垫。“毕业后,你想做什么?”“我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开一家自己的画廊。我爸妈都是学美术,本来我想报艺术系的,但是没成,所以现在专业分流,我就选了广告,估计这是和艺术比较搭边的了。你呢?”这是某个夏天我们在宿舍外的阳台上谈人生谈理想时的一段对话,我能清楚的记得她的回答,却不记得我当时的回答,或许我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毕业要干什么。

    在大三下的时候,当大家都在如火如荼的准备出国刷雅思、托福、GRE的时候,焦头烂额的忙着各自升学大计。而班里总有那几位学霸,特别淡定的写着日常的学科论文,不紧不慢得联系大四第一学期需要实习的单位。那时,我们已经不是室友同时因为分班的缘故,平日里能相遇也不过是上下课的时候。毕业后,我顺利的签到了一家香港报纸驻澳新闻中心的工作,卢玥则是考上了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管理的研究生。不出意外,她依然选择了再次gap一年,这是她的风格。那一年在微信朋友圈里得知她去了央美和国美,分别实习了一段时间,之后,买了一张机票,去了美利坚,并横跨全美旅行了一圈。世界那么大,她看过,也玩过了,最后才安心回到了中大读书。再后来,毕业,她和小伙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做起来独立策展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是她朋友圈的签名,也许今天的她还没有一家属于她的画廊,但在她心中,或许这座画廊已经搭建成了,缺的只是时间和属于时间锻造出的艺术品。

    间隔年是工作,也是逃避

    2016年,我辞职去英国读研。上语言班的时候,和一波93、94、95的姑娘一起学习的时候,常常会让我觉得与她们产生代沟式的差距,明明只是差了没几岁,却感觉差了一代似的。在某次午休的时候,大家围坐在咖啡馆聊起来英国前的日子。那时候,我才知道她们不是应届生,她们都gap了一年。在那一年里,她们中有的做过幼儿园老师,从早到晚,围着熊孩子转;有的在培训机构了做老师,攒足钱,辞职旅行;有的是从传媒学校毕业,在某个剧组帮忙(订盒饭)。 都说工作过的人,再来选择读研,是做的一项成熟的决定。而然事实上,这个决定的对与错,体现到你是否已经准备好重新回到校园,回到学生身份。毕竟能够像卢玥这样目标明确的间隔年怎么用是并不多的。

    “生活苦逼啊,工作的时候想着读书好,于是就狠狠心,再考一次雅思,然后就来了(英国)。” 这种想法说出了当时我身边很多94、95后们的心声。“归根到底是我毕业的时候,没想好,我要做什么?一个本科毕业的,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是可想而知的。我不否认我是在逃避,于是gap了一年,后来我觉得不能再浪费时间了,所以就跑来读研了。”王小格坦率的说。

    刘涵曾经在教育机构做了半年多的语文老师,师范生的她,也许是不甘心一直做老师吧。后来辞职,在新西兰边旅行边刷雅思成绩,最后一次过了雅思,搭上了2016/2017学年英国读研的末班车。因为是同班的缘故,在后期写论文的时候也有不少交流。在几次学科论文下来,原本学霸的她并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她慌过,迷茫困惑过。最后她对我说,“间隔年对我来说是我踏入社会的一种尝试吧,我以为我适应了,但我厌倦日复一日的工作。来英国读书前,我以为我准备好了,但是并没有。”既没有准备好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也无法融入现阶段的校园学习生活。这是她最纠结的地方。间隔年,是好还是坏?这种纠结就这样伴随她的毕业论文而结束。回国之后,我们没有过多的联系,这段曾经的间隔年时光到留英、毕业回国后的打算或许就像我们的青春期的不想面对的烦恼。生活需要继续,而不影响生活的烦恼则会被淹没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

    注:文中所有人名均为化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间隔年,她们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xy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