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秋水翁老师聊天,那感觉极好。再经春风老师一介绍,秋水翁老师是作协会员,早已经出版过个人专著,这更是激发了我对秋水翁老师深入了解的愿望,便去简书看老师的文字,正好,那文字也正是我喜欢的。这大概就是常说的“文如其人”吧。和一个人聊天,如果你觉得他和你非常对眼,那么他的文字多半你也会喜欢。
私下了和秋水翁老师聊天,他发来了自己公众号的文章,《秋水翁:孤独的守夜人·风吹过竹林的声音》。一口气读完,又回过头来看了好几遍。好的文章就是这样,总时吸引你回头看,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
秋水翁笔下的风和生命对话。
“只有风从村外的小河边吹来,吹进村子里,绕过山坡,轻抚芦苇的穗子,然后从红土里带来一阵泥土的腥味,又吹过竹林,那声音悉悉地响个不停,像历史的洪流从风岭村的上空出发,走向远方……”
风会不会有记忆?我在想。历史的洪流流过了就不可能再回来。但风会有再起时,依然会吹过那样的竹林,吹进人的记忆。
“那时候父亲常说,穷人的孩子要学会在风里奔跑。”
我来自西北黄土高原的穷苦小村。记得小时候,老人们也经常说,孩字见风就长。那时的我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涵义。现在我似乎懂了。风和孩子成长的关系,就像庄稼与雨水。雨水的滋润促进庄稼生长。风的磨砺锻炼孩子意志,促使他们成长。
这种风与生命的对话,也许有时候并不那么友好,正如作者所说:有时候那样的风急促而粗鲁,扫过竹林,拼命地摇动着竹尖,任凭竹子如何地弯腰,它仍然扭着那修长的身子不放,直到一根竹子忍受不住痛苦,“咔嚓”地断在泥土里。很多时候,那些纯洁而完美的生命,宁肯躺在泥土里,也不愿跟随夏天的风东奔西跑。
我们都是“奔跑在风里的生命”,兜兜转转寻找那个可以安身的根。
有些生命,随着风吹走了;有些生命,经过风留下了。吹走了也未必就一定可惜,留下的其实也未必有多大的意义。
文章后的留言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风,流体的一种,吹拂万物,托起翅膀,承载梦想,传递信息,传播种子,播种希望;
风,如水,会和风细雨滋养万物,也会雷霆万钧摧枯拉朽,历经风雨之后的生命,格外动人、深沉与豁达,更深思考生命之意义;
风,具动变之属性,主动接纳、面对、迎接,并突破、享受风变之人生,将是精彩、有价值的无悔之旅!
深以为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