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是幺老师的话,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能记下来多少记多少。
一起看一看,往前走一走?
1、作为一个人,发展性原则。如果没有完成,就是共生状态,就没有办法走向分离,就没有办法过好这一生。当时那一瞬间,从妈妈肚子里出来,是非常危险的状态,是有生存恐惧的。他生出来的瞬间,是有蛮多恐惧的。我们怎么和宝宝链接,就是非常重要的。6个月之前没有好好爱孩子,无条件爱与抱持。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形成这一方面,出生就有困难。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入到下一个阶段。没有办法去成长,就会停滞在那里。0--6月,完全共生,6-11月,想去探索,回头去看看妈妈在视线范围里。11-16之后,会有规则,安全。16---2岁,重新看父母,哎,这个妈妈和我不是一体的,是分离的。他意识到我,我要和这个人分离,同时感到害怕。可怕的两岁,看到父母,要分离又要独立依恋,感到害怕。说明他和父母是链接的,他和父母很好链接,他才能够分离。他是不是和你链接的很好,是不是链接处理的很好。
哭闹,他需要用哭闹来代谢掉他的恐惧,你这个时候,这个孩子就意识到,我也可以,我可以分离。如果妈妈没有被好好养育,她面对孩子的状态,她就很崩溃。她早年卡在这个联结上,那这个孩子就可以分离。有了这样一个联结,叫心理出生。考验的是前面三年有没有很好对待。早年要有一个我很好,妈妈也很好,这个状态。我愿意跟你们一起玩,我很渴望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但我也可以和你们在一起。你们是善良的。我是好的,爸爸妈妈也是好的。
推动他去上幼儿园,是这一个状态。
分离的困难,是作,哭闹,呆呆的,把所有的情绪藏在背后。
如果他没有办法更好分离,所谓那么好,60分妈妈。共生和无能之间挣扎,这个想法是你的还是我的,到处寻求别人的认可。或者别人的事情会内疚,这就是别人的事儿变成我的事儿,我被搅和进去了。这个一定和我们过去扔在储藏间有关。经常觉得别人知道什么更好,不相信自己的感觉。
三岁孩子被放到别处去养,面对分离,没有告诉他,别怕,有底气有力量的部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去看到曾经那个孤独,恐惧的时候,那个孩子。我们很容易在现实中,抓一个人过来。我们内在有很多幻想,要完成我储藏间的需求,我们会把对方推走。
意识到这个问题,可能和内在的部分有关。拼命想要。处理三岁的创伤,更多的是在一点点的解决。清爽了之后,自然就解决了。如果我们不看到这个部分,我抓这个人,我抓你跑,这是悲伤的。一对一的关系,咨询师或者关系。没有觉知,对方的拒绝,不是要拒绝你,而是他也要有自己的空间。我们要看到对方不是我们的父母,他也有自己的需求。我们看到他,我们和自己链接。无论是伴侣、闺蜜、情侣关系,我们这个被抛弃恐惧。慢慢会淡。否则的话,我们会把对方粘跑的。因为你背后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关系,让你感觉到,你不要怕我带你去找妈妈。就是因为他,他很觉察。
就像那个心理学家,那么好的一个假期,被破坏了。是潜意识的,知道之后,要觉察。尽管对方有事情的时候,我们还是回想,对方是不是不要我了。我们要耐心一点,耐心的过程本身就是很煎熬的,但它很值得。但那个尽快啊,可能会把我们禁锢在那里。也许那种忙碌,可能是个逃避。
2、特别害怕愤怒,害怕表达自己 ,特别多的不能表达的部分。比如看电影,有5、6部可以选,结果说,随便。结果对方选了自己不想看的,跟着看了,还是很生气。这就是共生。生活中有些人,会从来不需要别人帮助。他把自己打造成铁人。父母教导他,我要做一个成功的人,我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同时还传达一个信息,你要做一个无私的人。我要成为一个成功的人,照顾别人的人。他处于双重束缚。他就是依赖无能。我不能依赖别人,我不能被别人照顾。他没有自己。这是父母给他的矛盾信息。
过度的爱和过度的恨,极端的独立和极端的粘连,没有区别,都是一个共生的状态。非常孤立的人,也是非常脆弱的。希望有个人能够放下。依赖无能和依赖共生,蛮容易配对。当一个人从小非常想依赖父母,他非常想找一个人。所有的需求都能满足,他走向独立。
怎么打破,蛮多创伤。你想想,你爸妈没有链接到你,你妈妈很抑郁。那这个孩子就会进入到没有回应的状态,对孩子是崩解的。妈妈爸爸本身出生都是由创伤的,他可能觉得他既是我的延申,他可以实现我的梦想。关系当中,来自家族的困难。父母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他并没有看到孩子的需求,实现我的什么什么的载体。我小时候没有实现的,我都买给你。实际上不是孩子的需要,这个时候你满足的是你的需求。然而这个孩子太爱你了,他会非常的乖,非常的孝顺,爸爸妈妈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那他养孩子养到差不多大,你就要来养我。是父母没有办法理解到孩子,所以他没有理解到孩子。很多父母不是父母,是表演的是父母。所以很多孩子出生就有了创伤。所以,我们不是让你去恨父母,把父母揪出来去算账,而是一点点去看见,去理解自己。
没有办法,我们怎么在现在去做呢?
我要识别自己,我是不是被困在那里,我是不是全世界都不爱我,是不是我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小伙伴或者咨询师。或者我们觉得,我妈对我好呀,实际上是很多打着为你好,这是为我好,我要感激。孩子的内在是很弱的,他多数会选择外界的权威。因为孩子没有这样的力量,孩子很容易形成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创伤性家庭,有很多秘密。不能让这个家出现崩解,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都要小心翼翼维护一个假的状态。否认的意义,我们是要活下来。我要问问自己,我到底要什么,我要直接说出来。自己说话不能直接表达,我们要想办法自己表达。我们要不断表达自己,我们不断否认,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否认愤怒。需要去识别他,需要去再次感受和表达。
我一听到手机电话是我爸我妈,我的头就轰的一下。为这个事,我们不知道吵多少回。说我可厉害了,我姑娘可行了,原来他们说的是我要要他们,还有他们的儿子,还有他们的孙子。但是他们还要这把钥匙,来继续压榨我。
边界的侵入,非常清楚的边界。为什么我们会这样钥匙还在老人的手里,我们过不了自己的关,我们怎么才能让他们进不来呢。我们父母没有办法,内疚控制到一定的额度,内疚是很高级的情感。这里边更多的是处理我们的内疚,我们要一点点一点点慢慢去处理。
3、共生,非常粘滞的状态,在一张网里。我不能表达感受,我不能表达难受。会表演。一个孩子会琢磨,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别人的眼睛,他只能去表演这个家里需要的孩子,去说他们希望说的话。他没有自己。自己放哪里了,放后边了。他的愤怒到哪里去了,有事情了,他就砰的一下就炸了。
4、无可无不可。很多人,从很多城市,逃离被窒息的感觉,没有办法都是潜意识的。逃离的状态,正好说明他是粘滞的状态,物理隔开就是第一步,慢慢心理上隔开,慢慢即使住一起,也会隔开。内心的分开,是真正的分开。
很长的一个过程。
拿出来去看一看,认知层面到了不是真的到了,是情感到了,他才真的出来了。精神分析,就是比较长久。我们对自己要有足够的耐心。
5、分化:新的客体经验,外面见识的越多,就越能分化。跟很多人玩,跟很多好玩的人玩,都是去分化的过程。包括读书,本质上是很书背后的人玩。但不能代替和活人玩。但很多人学到了大脑皮质,脖子以下的学习是真正的学习。我们真的是需要思考以下,跟僵化的人去谈,更僵化。跟柔软的人去谈,就会柔软。学精神分析,不是靠头脑,而是靠身体。
没有改变,没有看到那个部分,真正没有改变。还是要给自己多一些耐心,早年的经历会存进去,太久太久被压在下面。
20个非常厉害的子人格,你就很厉害。
6、为什么我内心感觉很难受。内容好深,看起来没有听懂。但他感觉到了喘不上气来。好多的难过,好多的悲伤,有些东西和他,有些碰撞。某个东西对你特别有感觉或者没有感觉,我想起第一次做爬椅子的游戏。我的感觉像拿钉子把蝴蝶定在墙上,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非常奇妙,非常难过。可能每一家的故事,都不一样。但那种底层的悲伤难过,是一样的。里边没有被读出来,但是他一点点被返出来。可能是说,在这个关系中,有蛮多被你放在匣子里,你没有被触动。或者你是非常幸福,你看到了人生的疾苦,你被触动了。
7、特别没有感觉,为什么要去听?
孩子很小,没有办法去面对。好多人说小时候很快乐,但细节感觉不到。他是隔离掉了,他首先要活着。精神分析,看看那里的发生,跑到这里修通。不是越学越多,以前是你内心空间太小了,痛苦进不来。而是因为我们内在变了,我们可以让痛苦进来了。我们可以面对早年那些痛苦了,这是精神分析功德的地方。
8、父母的关系,是蛮多各种各样的纠葛。不可能没有纠葛。我们会把他内化掉。小的时候我们觉得父母对我们很好,共生,你会认同他们是对的,他们永远是对的。长大了,我们会发现,父母做了那么多事,对我们那么不好。我们看到这一切,我们从对父母的认同里出来,我们面对父母的衰老,我们早年认同权威的说法,和真实的自己越走越远。但他不断,当他能够表达自己,后面的哀伤才能出来。我们要把内在悲伤的部分我们内化的父母还在那里,我们不孕你表达,不允许你说家庭不好,就不被允许的,你只能去感觉拿分混乱的感觉。当有一天,你意识到那些是他们造成的,你要知道,那不是你的错。你要替换内心的父母,和现实的父母,能处成啥样处啥样。越是在共生的家庭里,愧疚和愤怒是,没事,没事,我们总是会把困难打折。遇到困难,我们会想,没事没事,我怎么那么。你在这个家庭,困的太久了。但是你要记得,终究有一天,你就会当下就有反应。你会说,没事,没事,我不在乎。实际上是在乎的,就像有些小伙伴说,别装了。因为那个时候,你没有保护自己。我没有那个时候去保护自己,但我要回到那个时候去保护自己。每个故事都有漫长的悲伤的过程。
9、特别需要,未分化的状态,我们要去做什么。我们对父母做的事情,没有原谅,只有悲悯。这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我们说父母以前是好的父母,我是坏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哎,原来不是这样。我们会有愤怒、我们离愤怒非常远,我们要把愤怒表达出来,这个要好久。真的是这个愤怒太久了,我们要接纳自己的状态。但很多人在表达的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维护父母。他不管多恨父母,他底层是啥,底层是爱呀。愤怒把爱藏住了,只有把恨表达出来,沉浸在父母全都是坏,当情感没有到,去接纳自己的当下,我们还在恨着父母,可能我们现实层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但是我们要知道,只有情感到了那之后,才有这个过程。这真的是个很长的过程,我们要有耐心。
10、爱和恨是不是同在的?父母给到我们很多创伤,但他们是爱我们的。我们能搜索很多爱的细节,也能搜到恨的细节。只是我们没有权力,我们在家庭里,我们对自己不够诚实,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很难说的,我们自己能够自洽就好。我们觉得有问题了,到处都是资源,会帮到你。
有个人会花很多钱买奢侈品,放在那里,不用。但只要他自己舒服,自己觉得我这个形式,我这个状态就很好,就很好。
11、不同的老师,是不同的人格。
12、童年被遗弃,这个创伤,我们把孩子生下来,扔给爷爷奶奶去养,或者让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抛弃恐惧。他可能很需要被滋养,需要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这样的人没有办法去建立依恋关系。这样让他去面对要去赡养的人,真的是很大的挑战。愿意有情感链接,没有关系。这个和自私没有关系,因为你内心的感觉不能被批判。不用批判自己。让自己舒服,随自己的心意,不要去勉强。非要去圆满,会形成新的共生关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