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墨海文章集
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作者: 文史迷途 | 来源:发表于2024-04-03 18:40 被阅读0次

原创(已在其他平台发布)

七、终身思旧恩

就在王维深陷在失去妻子的痛苦中无法自拔,日渐颓废迷茫时,他生命中又一个贵人出现了。

这个人让他重新鼓起了勇气,让他的生命重新焕发出生机和亮色。

他,就是张九龄。

张九龄是唐朝开元盛世后期的主要决策者和功臣。也是著名的大诗人。此时官居宰相的他非常欣赏王维的才华。他觉得盛世王朝竟然让这样难得的人才闲置。实在是暴殄天物,他立即启用王维为左拾遗在皇帝身边工作,可随时向皇帝进言,查漏补缺,铮谏直言。

责任重大而又极具神圣的工作,让王维找回了当初的理想和激情,虽然左拾遗品级不高,却是皇帝身边的近臣。它可以畅所欲言,舒展自己的才干,匡正朝政得失。这就是他当初入仕的初衷,而这一天,他等的太久了。

但那时其实已是开元盛世的末期。唐玄宗倦以怠政,而阴险狡诈、大奸大恶的李林甫已趁机崛起,随时准备上位。整个王朝其实是张九龄以自己的忠直和才干在苦苦支撑。

所以,当王维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朝廷政局又发生了巨变。

由于礼部尚书李林甫在皇帝面前一再诬陷诋毁,张九龄被罢免了宰相之职,朝中大权都落在了李林甫手中,他大力扶持亲信,排除异己,大唐朝廷内乌烟瘴气,败相已显。

王维刚刚燃起的希望再次破灭,作为谏官,他却不能再说话,沉闷的压抑像山一样笼罩着他。在送走张九龄后,他也追想随恩师的脚步,立刻离开朝堂,去山水田园中呼一口气。“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

此时,他收到了远贬荆荆州的张九龄的来信。他是了解王维的,他千里之外也感知到了王维的心思。他告诫王维说:“虽然你现在不可能舒展才干、匡时济世。但只要你在这个位置上,这个位置就可以少一个坏人”。

“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王维对张九龄始终怀着深深的感激和敬意。恩师虽然被贬,却依然心系朝廷;虽处逆境,却依然大义凛然,他的坚贞不渝让王维大为感动。他听从了张九龄的建议,留在了朝堂。只是他的心早已隐向了田园。

几个月后,被标上“张九龄同党”标签的王维被调离了中书省,到御史台担任监察御史。他离皇帝越来越远,但对他来说已经无所谓,反正不能开口说话,到哪里不一样呢?

憋屈的工作,压抑的生活,每天和李林浦一党的阴险小人交会杂处,对王维来说是一种折磨,他渴望离开黑暗的朝堂,到偏远之地缓一口气。

不久后,这样的机会竟然来临了。

相关文章

  • 七律.答“诗有何用?”(新韵八寒)

    我言诗里隐佛仙, 仙在苍茫云海天。 佛遣化身千万亿 藏于花月有形间。 送愁减虑澄心境, 唤雨呼晴壮梦田。 尘世既多...

  • 洛城之行

    拈花是佛 不拈花也是佛 那藏于漫天红叶之间的 是爱情之佛

  • 王维诗赏析:禅境之妙,恰似一只大鳖

    王维号称“诗佛”,其诗多含禅境,读来空旷宁静,多以山林风景作喻,貌似一幅山水画,其意境底蕴却隐着佛理,以下撷取三首...

  • 小隐于山林,大隐于闹市

    身处闹市,的确要比在幽静的乡村更难达到心灵平静的状态。换个环境又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学会闹中取静就需要个人的修...

  • 心有山海,藏于无常;眼有星辰,隐于山林

    苏轼在《赤壁赋》中提到客人曾感慨:“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相较于广阔的天地无限...

  • 今日阅读分享

    停留在佛香阁,感受千古帝王在无尘禅界追求醒透,于灵台清澈的佛境,得以明心见性,又该是怎样的一种福慧圆满?伫立山顶,...

  • 四月初夏,你是来人间治愈的么

    隐于山间,时到人前。心有美梦,卖花千年。 隐于闹市,时藏山林,心有湖海,灵性未染。 曾觉冬天太过漫长,如果命运刚好...

  • 诗佛是怎样炼成的?——王维

    王维,我们通常叫他诗佛。他晚年所写的山水诗也是流传古今,那么这样的诗人有着怎样的一生呢?诗佛这个称号又是从何得来的...

  • 芥子纳须弥

    那些把灯背在身后的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泰戈尔 我问佛: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太专注于自我。 我问佛...

  • 论笔录之益

    泱泱中华,岁久而年深,泛佛者,儒者,道者,诸子诸生,有所学就。或居庙堂,或处江湖,或隐于朝,或藏于市。各所无法无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于山林,藏于佛禅,大名鼎鼎的“诗佛”身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悲苦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ip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