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不能再迟到了,不能再迟到了,不然就真的不好交代了。”阿姨焦虑地说。
“姨,是您上学,还是您孙子上学啊,看您急成这样。”我开玩笑地说。
阿姨说现在叫孙子起床成了家里的头等大事,只要每天早上阿姨手机的闹铃一响,她赶紧披衣下床,喊孩子起床。
孩子在房间里应了话,老人也不敢再回去睡,就这么等着,听见屋里没动静了,就再喊一阵子,直到看见孩子穿戴整齐地走出来。
至于吗?盯那么紧。
阿姨说太至于了。
有一次她听见孙子回话了,就回自己屋又躺下了,结果快八点的时候起来,看见孩子还蒙头大睡呢,原来阿姨走后,孩子也重新回到了“梦庄儿”。
那一次,孩子被停课一天。而且老师提出警告,以后再迟到,接着停课。
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全家人都按孙子起床的点,订了铃声,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人没听见,还有另外的人,总不会再让孩子起晚了。就连孩子的爸爸出差,都得打电话催孩子起床,直到全家汇总消息,孩子已按时出门,这一天的警报才算解除。
我问阿姨咋不给孩子买个闹钟呢,阿姨说早就有闹钟,但是孩子十有八九听不见。
我给阿姨出主意,孩子现在都是高中生了,那以后你们让孩子自己定闹铃,就不要喊他起床了。
可不敢,下次再晚,就得停课了。
停就停呗,那是他的事,你们不用负责的。
家长混淆了和孩子之间的界限,分不清这是自己的事还是孩子的事,自己赚了一身累,也助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
02
姐夫说我外甥不听话,他把孩子胖揍了一顿,然后给我姐打电话,我姐一听他打孩子了,当场就急了,风风火火地赶回来,又把孩子打了一顿。
原因是孩子把在学校用的饭卡丢了。但是好几天,孩子都赖着不去补,姐夫说:“我知道他的小算盘。因为原来用饭卡,存一定的钱,花多长时间都有数,现在他借着卡丢了,大人先给现金花着,就想从我这儿多捞点钱。”
我说你完全可以不给他钱啊!姐夫听完就急眼了:“谁的孩子谁疼!”
好好好!你这是疼孩子吗?你明知他想多刮你钱的时候,你直接就给了;感觉他故意拖延不去办卡,想多落点零花钱的时候,你上手就打了。
孩子把饭卡丢了,他完全可以自己去补,当然不补也是他的权利,那选择借同学的饭卡甚至挨饿,也随他的便。
与其大人在一旁指手画脚地掺和,甚至把责难、羞辱或打骂强加给孩子,不如做个平静的旁观者。
03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让孩子去承受自然后果。
所谓自然后果,是指自然而然地发生的任何事情,其中没有大人的干预。
比利是一年级小学生,他每天忘记带午饭,他的妈妈在学了自然后果之后,决定放弃原来的做法——每天中断繁忙的工作,去学校给他送午饭。
她跟孩子商量,妈妈相信他能承担起记住带午饭的责任,即使他再忘记带饭,妈妈也不会去送了,让他自己想办法, 去体验自然后果。
中间当然有一些小插曲,比如比利向老师借钱,在妈妈和老师达成一致之后,老师选择退出;给妈妈打电话要求送饭,被妈妈坚定地拒绝。
渐渐地,比利承担起了自己带午饭的责任,甚至承担起了自己准备午饭的责任。
其实不是孩子不想承担责任,而是大人插手的太多,弱化了孩子们的这种能力。大人对孩子事情的紧张程度和孩子们逃避责任的态度成正比。
正所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但是,这种付出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打乱他们成长的节奏。
所以,父母放松心态,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有些路就该让孩子自己走,有些坑就该让孩子自己跳,因为不体验,就不会有感触;不经历,就不会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