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心理
我几乎得了这本书里所有的“病”

我几乎得了这本书里所有的“病”

作者: 祥林二嫂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12:37 被阅读215次

    遇到《阅己》这本书的时候,正逢人生的一个小低谷,每天被各种负情绪包围:焦虑、易怒、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我时常问自己,我是不是病了,还是只是正在经历和许多人一样的感受。当我拿起它时,很多疑问才终于得到了解答。

    01/那个夜深人静时还没有入睡的你

    曾经有一段日子,经常失眠,失眠到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要废”。每到晚上我都在清醒与入睡之间挣扎,心跳愈发急促而有力地撞击在胸口与耳膜间,丝毫找不到睡意;每到早上我又无比困倦,无法集中注意力去阅读和思考,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脾气暴躁,乏于参加各类社交活动……我会在晚上回忆起白天自己都做了哪些蠢事,又浪费了多少时间,有哪些任务还没有完成……然后愈发困意全无,在这种日复一日的恶性循环里找不到出路。

    焦虑、易怒、孤独。似乎一不留神掰断了情绪的闸口,所以只能眼睁睁放任它们恣意汹涌,放任它们不断旁敲侧击地提醒着我,“其实,你活得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如意。”

    3.jpg

    这种情绪似乎是当下很多年轻人的“通病”。在《阅己》这本书里,我得到了很多温柔的答案。

    首先是孤独。人为什么会觉得孤独?作者遇到过很多咨询案例,少言寡语的薇、与爱人分手的均、家庭事业都完满得让人羡慕的安,他们或多或少都患上了孤独症,有的是原生家庭带来的孤独,有的是挚爱离去留下的孤独,有的是丧失自由与兴趣换来的孤独……

    我也有我的孤独,作为一个“安静的女子”,与生俱来的孤独,就像薇一样,似乎天生缺少交际与热闹的能力,也缺乏对于交际和热闹的喜爱。我更喜欢独处,但不可否认的是,远离人群的日子过得久了,总会失去点人群之中的存在感,也总难免让人觉得孤独。

    正如孤独的种类千差万别,在孤独的路上行走的,也远不止我们自己。每每想到这时,心里还是会多了一分对抗孤独的勇气。而孤独何解?对症下药也许才是关键。

    找到孤独的症结所在。

    正如若杉所说,“它不会由外而来,你只能从内心去寻找。”

    焦虑。这是我最常犯的病。我时常活在朋友圈里,我也不知道朋友圈里哪来那么多优秀的人,他们似乎总是在代替我过着我想要的生活。每当我对他们表示羡慕的时候,总会有朋友和爱人跑过来安慰我,“你不知道有多少人也在羡慕你。”可是焦虑的人啊,往往都是,能让别人羡慕,却不能让自己满意。

    我们为什么会患上这样的焦虑?若杉所给出的答案里,有一条最符合我的问题,那就是“比文化”,我可能一直活在这样的文化里,就像若杉的那个来访者所说,“这么多年我们已经习惯了比较,习惯了奔跑,要想停下来,谈何容易。”因此,当我们发现前面永远有翻不完的高山的时候,焦虑自然地就形成了。

    其实焦虑并非无解,若杉给出了一套很完整的方案。

    首先给焦虑分类。

    明确哪些是可改变的焦虑,不可改变的焦虑,以及不确定的焦虑。

    比如“减重”,属于可改变的焦虑;“衰老”可能属于不可改变的焦虑;其他分不清楚的,可以归于不确定的焦虑。

    在分类完成后,逐个击破。

    针对“可改变的焦虑”,要注意实施七步走计划,即,明确目标,找出实现目标的路径,选择最佳方案,写一份确认声明确认自己的选择,拟定详尽的计划,在头脑中预演实施过程,最后执行计划。

    针对“不可改变的焦虑”,可以做三件事,即,承认无能为力,顺其自然;将其转化为积极忧虑,翘首期盼结果;继续手头上的事。

    最后针对“不确定的焦虑”,可以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听一听他们的建议。

    关于愤怒,我认为书中给出的最好的解释是,无能为力以及过分揣测。

    书中引用了一句话“愤怒是对自己无能的痛苦”,当然我更喜欢王小波的那句原话。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这也是我曾经觉得“一语点醒梦中人”的一句话。这种无能为力感时有发生。

    比如当上司批评我们工作没有做好,或者当朋友恋人义无反顾地离去,我们心中升腾起来的愤怒,往往是源于对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的绝望。

    此外,另一种愤怒可能是因为我们得了“思维上的病”,我们过分敏感,或者过于主观臆断,少了几分“就事论事”的冷静。

    比如微信聊天时常以为对方态度冷漠,其实可能只是对方在忙;领导发飙,情绪失控,一时言辞过激,却让我们留下了“他就是口无遮拦,不会说话”的印象。

    这种主观臆断往往会让我们“先发制人”的愤怒,以维护自己的尊严。却不经意间让我们坏了风度,失了关系。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若杉也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我们可以尝试认识和体会我们的愤怒,在每次愤怒的时候,按下情绪暂停,尝试认清我们愤怒的原因。

    学会合理地表达愤怒,通过镇定的态度和适当的语言来叙述自己愤怒的情绪,而非通过暴力的行为和喊叫来演绎。

    只不过我们可能无法一下子就做到那么好,需要反复地练习。

    2.jpg
    02/“关系”,那座走不出去的牢笼

    前天晚上做了个梦,梦里自己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进入到一个陌生的宾馆休息一夜,同行的人中只有两个并不熟悉的朋友。

    当晚办理入住时,我被一种莫名的不安情绪所包裹,感觉不远处有一双恐怖的眼睛在盯着我,我急于拿起房卡,奔回房间,把自己锁进屋里。可当老板把身份证递还给我的时候,却风轻云淡地说了句,“顾客抱歉,你的那间房,门锁坏了,而且我们只剩下那间房。”瞬间我感到一阵晕眩。

    然后我开始向那两个不熟的“朋友”求助,我问他们我能否在他们的屋里借宿一晚,得到的无一例外都是否定的回复。孤独、恐惧、无助,在那个梦里,从未有过的强烈。

    我不止一次做过这样的梦。还记得姥爷刚刚去世那会,有天晚上我梦见了他。梦见他对我说他想吃肉,他还想喝酒。我兴奋地冲他说“姥爷,原来你没死。”然后高高兴兴地跑到楼下去给他买酒肉。

    酒肉拿在手里,回来的路上,我突然迷路了,在一个漆黑的院子里不知道该怎么回家,身边有无数的小鬼缠着我。我又急又怕,心里想着却是,姥爷还在等我呢。

    在这种焦虑而恐惧的氛围里,我突然惊醒,紧接着是一阵莫名的惆怅。惆怅于在他生前,我从没有努力做到足够得好。以至于在他去世以后,很长时间,我依旧对自己耿耿于怀。

    4.png
    我不知道“关系”在我的生活里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我时而厌弃它,时而又迫不得已得想和它亲近,但它似乎并不像我所想的那样,能够呼之即来,挥之即去。所以,我时常感到遗憾,又或是孤独。

    豆瓣上有个挺出名的小组,“父母皆祸害”,书中有所提及,朋友也曾和我聊过。朋友接触过一段时间心理学,对于“原生家庭”的概念十分敏感,也曾经偶尔对其有所埋怨,甚至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带来的困扰。

    我也曾经或多或少有过这种想法,当我觉得我不够善于交际,会觉得是因为父母时常和我缺少沟通;当我觉得自己不够有才华,会觉得是父母没有注意对我的培养;当我觉得我自己不太懂关爱,会觉得是父母没有给我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没有给我做出表率。简而言之就是,我之所以不够好,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我培养得足够好。

    然而每当我在这么想的时候,其实我更清楚,不过是自己内心对于“不如意”的逃避,在怂恿着我,去让父母背那个锅。甩锅给原生家庭,往往更像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能在我们面对现实的不如意的时候,减轻我们对于自己的罪过。

    在《阅己》这本书里,若杉提出了一个让我眼前一亮的词,就是“边界”

    与原生家庭的边界,与朋友的边界,与爱人的边界。在这种边界的建立与保护之下,关系才能得以延续。

    而一直以来我之所以混乱,想必就是模糊了边界的界限。

    何以建立自己的边界?在我看来,这本书里告诉我的最为重要的一个观念就是,始终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因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承认我们终要脱离原生家庭的港湾,学会对自己负责;

    因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终要承认爱情中两人存在的差异,保留自己的个性、空间与底线;

    因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终要承认我们的局限,认清我们都有我们各自的处事原则和方法,不可能讨得所有人的喜欢,更不可能把所有关系处理得尽善尽美。

    当我们建立起自己的边界,并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边界,也终会得到他人的谅解与尊重,为双方赢得一个舒适的空间。

    委屈求不了全,就像若杉所说。

    如果我们刻意装好人,违心地模糊了自己的边界,那就不能怪罪对方让我们“不得安生”了。因为是我们变相地邀请他们来这样做。

    7.jpg
    03/自律是给成长最好的礼物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我最喜欢的一个部分,也是我当下受困最多的一个点——成长。

    我一直渴望成长,但又苦于自己不够自律。前段时间一直备考公务员考试,并不是有多喜欢,只是源于对现状的不满。那种不满逼迫着我要拿出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可我尝试过很多次,给自己制定满满的计划,却逐一落空。我时常怀疑是不是我太不够自律,我为它放弃了很多业余爱好,却一直没能成功,于是它一次次成为了我焦虑、易怒、和孤独的源泉。

    在《阅己》里,我看到了很多和我一样的自己。比如若杉的来访者涵,那个准备考雅思,却会被各种琐事影响情绪,继而看不下书的姑娘,我一不小心患了和她一样的病——“情绪性拖延”。

    所谓“情绪性拖延”,就是我们时常受到情绪的干扰,无法做到与情绪共处,因而使计划一次次被搁浅,难以达到真正的自律。

    而恐惧、焦虑时常是我们最常面对的情绪。

    6.png
    要克服这一问题,就要明确那些影响我们的情绪到底因何而生。

    如果是因为计划做得太满、太累、完成的难度太大,那不如调整一下自己的计划,在每周的计划表中预留一到两天的空间,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如果是诱惑太多,千万不要尝试挑战,因为过多的挑战会消耗我们的意志力,让自律变得更加困难,不如到一个远离诱惑的空间里去完成自己的计划。

    如果是因为目标本身就与兴趣相悖,不如试试看,有没有转换方向的可能……

    其实自律没有想象得那么难,只是我们不能什么都要,而偏偏忘了照顾自己,忘了去体会自己的能力与情绪。有些时候,用关爱和体谅自己的方式去自律,往往比强迫来得更优雅,也更有实效。

    《阅己》像是一面镜子,生活在这个物质与欲望交织的时代,我们往往太忙于追求,太急于拥有或者得到,太易于被一个看似美好的人生所蛊惑,却常常忽略关起门来认真得审视自己,我们是谁?想要什么?想过怎样的生活?当这一切得以明确时,想必我们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不被干扰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言良子:很想看看这本书
        言良子:@言良子 好的,谢谢,去看看
        祥林二嫂:@言良子 推荐你另一本《幸福课》我觉得更好一些
      • 简单一点1:想请问一下这本书的名字就叫《阅己》吗?我为什么没找到
        祥林二嫂:@简单一点1 《阅己 做自己的心理顾问》如果你想看这本书 而且不介意是旧书的话 我可以把我的送给你 让它持续发挥价值🤓
      • 祥林二嫂:l'm sorry @欧阳欣 刚才误删了你的评论😂
        祥林二嫂:@欧阳欣 期待你的书评~
        祥林二嫂:@欧阳欣 😋
        欧阳欣:@黑熊与野草 没事没事,哈哈,想表达的就是很喜欢你写的书评,我也在看这本书,也要写一篇书评呢,可以交流哦
      • 冷眼观史:确实很有感触
        祥林二嫂:@冷眼观史 得到悦史君的表扬 都要飘起来了😋
        冷眼观史:@黑熊与野草 你是班门的:wink:
        祥林二嫂:@冷眼观史 嘿嘿 班门弄斧了😋

      本文标题:我几乎得了这本书里所有的“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jpsftx.html